覺悟華嚴經·全部答疑
這部分內容是各個時期答疑文檔的總合,文字都是由同學整理出來的,大多數還未定稿,僅供學習參考。 對於某些常見問題可能有不同的回答,是與當時討論的內容和上下文,以及問題提出者有關的,需要全面的考量和參照。
隨著學習,這部分的內容還在不斷拓展。
答疑文件下載
全部答疑·目錄
《佛教哲學論義》答疑
2024答疑-文檔
2024答疑-分類
33.異身是化身嗎?色身壞滅後,報身和法身是怎樣繼續成就的?
答疑精選
7.《法華經》在中國佛教亦是圓教經典,它與《華嚴經》有什麼區別?
15.『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和『不須識本心,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兩者旨歸上的差異?
專題講座
2023答疑-分類
16.華嚴時為什麼排在五個階段之首?何謂修法階段、證入階段?
38.生命是指報身和法身的總和嗎?是讓智慧種子發芽,成為生命的主導力量?
42.華嚴行法是在一法一法的生命體驗中體悟自性,自證無為法嗎?
45.佛教如何認知共法世間、器世間的形成?及共業、別業的形成和關係
47.學習華嚴的大部分是阿彌陀佛淨土的修行者,有特別的關係嗎?
2023答疑-文字
2018-2022答疑-華嚴行法
12.文殊菩薩智慧和普賢菩薩境界是對應妙觀察智和成所作智嗎?
58.怎樣理解「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自知不受後有」?
75.第二行位有天龍八眾「前後圍繞」與第九住位的「作證」有何不同
94.若以圓七住悟空性為標準,42品無明不就變成36或12品了嗎?
96.對華嚴行法理論次第和行法實踐,怎樣才能做到「融會貫通」
107.無生忍的「自有永有」與八地以上的「自有永有」有何區別?
115.「回小向大」是指對六根六塵所起的一切法的覺知和微細思惟嗎?
116.「直接從五蘊身染著法,轉入金剛身清淨地⋯」直接怎麼理解?
2018-2022答疑-淨土類
58.非修行者往生極樂世界後,也能生起對治惑業習氣的行法嗎?
2018-2022答疑-思惟模式、道種智
45.列子講的「心念是非,口言利害」是否對應的是十行位善思惟階段?
2018-2022答疑-見性、般若
28.「不識本心,修法無益」和「不須識本心,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兩者旨歸上的差異
2018-2022答疑-法數、密法解讀
2018-2022答疑-無明、了別
23.無生忍七住開始證得,七地圓滿證得,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嗎?
2018-2022答疑-四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