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思想體系與佛教的差別》

2023-9-23

【問】:其實西方哲學它也是在不停的構建他的體系。比如笛卡爾,康德就很擅長構建各種各樣的思想體系,也構建的非常覆雜完整。特別到康德那個年代對道德論、絕對理性,都做出了各種各樣很大的研判。他們最擅長的就是做各種理論構建。您能不能講一下,從華嚴的角度,對西方哲學兩千年以來,從古希臘一直到後期,對其所構建的非常龐大、完整系統,您的看法是什麼?

【答】:您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們只能總體的來說一下,因為西方哲學很多大師們在近三四百年裏構建了不同的思想體系。總體來講,印度哲學或者說我們佛教的思想體系跟他們的這種演說有一些本質上的差別,在演說方式上有本質的差別。而在文字方面,很多是類似的,比方說要求概念準確,次第清晰,系統完備,這些大家是一致的。

西方哲學家們在闡述他們思想的時候,也符合這一個,我只簡單給您說一下不同的地方,在哪兒呢?我們佛教的思想體系一定要依於生命體驗去建立的,一切法的本體和我們生命的本體是不分開的。也就是說,站在個體生命的角度來講,我們不反對在我們的生命體驗之外,還有一切法的存在。也正因為這樣的思想,才會有普賢菩薩法界的不斷拓展。因為我們知道在我們的生命體驗之外是有一切法存在的,而且那些法會逐漸的呈現出來。所以普賢菩薩法界是不斷的拓展自我知識、經驗、體驗的過程。

在西方哲學裏面,自古以來雖然在言說他們認識的一切法這一塊很詳細,但是總體來講有一樣東西,他們是努力想把它說清楚的,就是如何從本體的一切法到生命體驗的一切法。因為西方哲學是按照基督教那個體系逐漸發展起來的,所以就有一個,這一切法的本體與我如實認識這一切法之間有一個縫隙,縫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講,就是在我沒來這個世界之前,誰把這一切法放在這兒的,我到底有沒有能力去明瞭這一切法本體的存在,這是西方哲學家都在探討的問題,就是我為什麼能夠認識這一切法?這一切法在我沒有來之前,誰放在這兒的。因此就有一個必然性的假設,就是上帝放在這兒的,不管你相信上帝還是不相信上帝。總而言之,要有一個原則,就是我沒有來之前,這一切法已經放在這兒了。所以中間的這個,就是我們人類的生命與一切法之間、本體之間存在的縫隙。

在佛教沒有這個縫隙。至於西方思想家們的思想體系,不管是笛卡爾、康德、黑格爾等等這些思想家們,他們有他們自己構建思想體系的方法。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但要知道它裏面有些核心的東西跟我們演說方式是不一樣的。我不知道關於這點給您說清楚沒有,因為這個問題實在太大了。

【問】:對!理解,謝謝。您剛才提到一點非常好,就是說西方哲學它跟佛家的這部分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整個東方哲學體系是比較關注生命的體驗,就是本身的本體論跟生命體驗是結合的比較緊密。今天應該時間不多了,我們下次再討論。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