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夫一念與菩薩一念的差別
【問】:
凡夫的一念和華嚴行者的一劫, 其實是說凡夫的一念很粗,行者的一念非常微細、是有次第的。一念與一劫,其實就是微細、次第上的區別,是不是?
【答】:
沒錯,非常準確。凡夫的一念生起之後,最少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八識世間的模式,一種是四智法世間的模式。八識世間模式的這一念很粗,因爲他只看到那個相,對中間如何生起的並不瞭解;而四智法世間模式,最初的念頭還是一樣的,只是中間把「四聖諦」、「三十七道品」等等別教行法加了進來,這樣這個念頭就從染著相變成了清淨相。
這就是凡夫地的一念和四智法世間、清淨世間的一念之間的差別。四智法世間的一念不是凡夫地業力生起的一個有法、一個染著法,而是薩婆若海的一切法。如果我們在四智法清淨世間的行法圓滿了,就到等覺位。等覺位並不在凡夫世間與四智法世間之外,等覺位是指住在凡夫世間,而不受凡夫世間一切法束縛;住在四智法清淨世間,不受四智法清淨世間的束縛,這是等覺位。
凡夫的一念所生起來的一切法,就是須彌山業力所成。當轉到四智法世間一切法時,須彌山顯相的一切法就變成楞伽山、變成普陀山。凡夫地一切法的生死海就變成薩婆若海。到等覺位時,因為等覺位的行者不住凡夫世間,也不住四智法世間,但同時又不離凡夫世間和四智法清淨世間,所以這時的一切法就叫「如來藏」。
這是總說,如果詳細說,裡面還有很多詳細的內容,但是總體框架就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