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菩薩下生成佛時間的解讀

 

【問】:

如果彌勒菩薩是未來佛的話,以前覺得這個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很遙遠,現在就覺得其實我們只要在境界中生起善妙觀察,這就是培養自己的彌勒佛,他會慢慢長大的。

所以說內在覺知是什麼呢?就是當我們真的相信了當下的一切就是如來藏的話,你就開始不要在外面去找任何名相了,就是自己的念頭,你看到的是十色世界,先把這十色世界轉成十花世界,先把它的莊嚴看到。然後這個莊嚴,這個無為,它是如來嘛,然後你就不會再去喜歡這個,討厭那個,怎麼這個人這麼煩,就會好很多。

每一個念頭,每一件事情出現的時候,你要能夠生起善妙思惟,這就是在培養自己的彌勒菩薩。當你時時刻刻都這麼做,其實只要我們能夠開啓不要外求的時候,我們任何時候能夠提起般若,其實就是走在了無上正覺的路上,這個路是沒有盡頭的,彌勒菩薩也是一樣,我們善妙思惟也是沒有盡頭的。

【答】:

像彌勒菩薩這件事情,佛陀在經典上,講到彌勒菩薩下生成佛有好幾種說法,時間是不一樣的。

【問】:

就是看你自己的精進力,看你自己種性,佛陀給的時間肯定就是不一樣的。

【答】:

就是成就模式不一樣。所以,有講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彌勒菩薩成佛,也有講三十劫以後彌勒菩薩成佛,是針對不同模式的。

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這樣,《佛說阿彌陀經》是以經首講的佛陀、舍利弗尊者等等諸大比丘,還有三十七道品行法的模式,來成就阿彌陀如來極樂世界的;而《無量壽經》是講四十八願的這種行法,以法藏比丘和世間自在王如來這種模式生起來的極樂世間,兩個模式是不一樣的。

所以,就算很多經典中都提到阿彌陀佛,但提到阿彌陀佛因地修行時,都是不一樣的。這部經說是王子,另一部經說是國王。我們在世間,會說這個是阿彌陀佛,那個不是。大乘經典則不會,因為這個模式是,那個模式也可以是。但這個模式,像彌勒菩薩是未來成佛,意思就是說這個行法模式你要生起,而生起的過程所展示的就是彌勒菩薩。所以它不會講現在就是彌勒菩薩,因為現在是叫「當前自相」,未來是果相。所以是按照這種行法模式來說的。

如果我們契入到彌勒菩薩的成就模式,三十劫是一瞬間的,但是如果契入不到彌勒菩薩的行法模式,或者叫兜率天內院的行法模式,不用說是五十七億年,一百億年你也到不了,是這樣的關係。

【問】:

契入就是當下,然後要讓自己的每個念頭都去契入,就是生起觀照,觀照自己的念頭。看看它是怎樣生起來,之後讓它怎麼落下去,這個纔是最重要的。

【答】:

原則講一點沒錯,就是要知道如何生起、如何滅壞的整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