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學習應用《覺悟華嚴經》中的表格?
【問】:
《覺悟華嚴經》中,在表格左邊標注了該品經文的含義,右邊都是按照十波羅蜜來劃分的,是否只要熟悉這些就可以了?應怎様在此基礎上能更深入微細?
【答】:
我們在整理《覺悟華嚴經》做經文結構劃分時,有很多表格、很多層次,這些是給大家提供一種思惟模式。當我們解讀某一句經文時,必須要放在具體的經文結構中來建立,不能脫離整體的經文結構來談某一句經文。這和行法實踐是一樣的,如果沒有特別說明是哪種因緣、哪個行者種性、哪種行法模式,只是單純談某一種行法,這是不能確立的。比如《金剛經》中的某一句話,我們一定要把它放在《金剛經》中,從金剛般若的立場來解讀纔可以。
每句經文的解讀都不是固定的,所以不要被我們畫的這些表格給束縛住,它只是在大家解讀經文時,提供一種思惟方式。這種方式只是我們建立《覺悟華嚴經》時的模式。如果覺得有另外一種模式,當然也是可以的,就像我們剛才講的,要放在某一種因緣、某一種性行法下去解讀,千萬不要只是空洞地從文字上來解讀。
實際上,如果我們仔細去觀察,自古以來,有非常多的修行者就是按照聲聞模式,乃至於凡夫外道的行法模式來學習《華嚴經》的。因此很多人把《華嚴經》講成了神話故事,講成我們現在的修行者不可能到逹的一個成就處。這些都是不符合《華嚴經》本來的義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