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身是化身嗎?色身壞滅後,報身和法身是怎樣繼續成就的?》
2024-2-3
【問】:去除異身異時異處成就的觀念。這個異身的身是化身嗎?那我們色身壞滅之後,我們的報身和法身是怎樣繼續成就的?
【答】:這是一個好問題。異身異時異處的「身」,從大的方面說,當然是指我們這個色身。就是我們常常聽說我現在以某一種行法實踐,我這個色身壞滅時,下一輩子到一個好的地方去,這是色身的意思。
從大乘佛教的角度來講,這個「身」指在一切法當中,我們只要關注某一法的生起,就叫做一「身」生起。比如某個煩惱來了,我關注到它,對我來講,煩惱相現前,如果從如來地的角度講,就是我的一個化身。所以「身」的概念。我們後面還會仔細講。
自我因素與色身到底什麼關係?在大乘佛教的理論,要知道自我因素就是與色身在一起的。很多時候有一種認爲色身壞滅之後,有另外一個「我」出去,到另外一個地方去,這就是二元論。哲學裏的二元論認爲色身裏面還有一個我存在,不管叫它靈魂也好,還是叫什麼也好。即色身之外,還有一個可以帶我往生的。佛教裏面不是這樣的,色身和我是同一的。世尊在上座部經典裏面談到過這個問題,我們就不詳細講了。
色身和我,色身就是我。我們到達十住位以後,行法實踐的時候要知道,色身就是我。當然在十住位之前,我們可以知道「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這個色身就是臭皮囊等等,這些都是對的。不同行法階段之間的理念不要混在一起,混在一起就是邪知見。所以十住位以後要知道:色身就是我們自己的如來身;我們自己的法身,都是從這開始的。
這裏面講到異身異時異處成就時候這個「身」,從色身角度是可以這麼理解的,但是色身太大了。我們修行者認爲這輩子色身壞了,下輩子到哪兒去?這個太大了,這種在民間信仰階段就可以講通的。
在大乘佛教菩薩行法裏面那個異身異時異處是指什麼呢?碰到一個問題,它影響到我,就是我的法身世間一個化身生起。我們修行者的化身在什麼地方?關注某一法,生起體驗的時候,就是我的化身生起。所以異身成就的意思是:這個煩惱來了,我不管它,我離得遠遠的,等將來我在什麼因緣下,我智慧成就了,這些煩惱就會沒了。這就是異身異時異處成就,不能主動面對這一法給我帶來的影響,而想離開它。
當下成就指此身此時此處的成就,意思就是:這一法來了,我關注到它,我能夠面對它,並且這一法不會給我帶來束縛和影響。這就去除了異身異時異處的理念。當去除了異身異時異處成就的理念時,就到阿羅漢成就位,阿毗跋致地。阿毗跋致地指安住在當下的一切法中。只要想着我明天如何,下一次如何,這些都是異身異時異處成就,在佛教稱異熟果。
講清了色身的問題,後面是報身和法身怎樣成就的?報身和法身是依於阿賴耶識爲核心的,依於根本智爲核心建立的。報身既在本體界,也在現象界。所以並不是說我這一法滅壞了、這個色身滅壞了,我的報身跟法身也入滅了。不是這樣的!生命本身依於自性的角度講,它是無生無滅的。也就是說我們不用去擔心我下輩子會不會滅,或者如何。生命不會滅的,無非是以這種形式存在,還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但是不管以哪種方式存在,我們個體的生命體驗就是報身的部分,個體在一切法世間如實知的這個行爲、這個世間就是法身世間。
我們很容易用分段生死來衡量自己的行法實踐。在《華嚴經》到達第七住位的時候,分段生死就解決了,分段生死不影響我們,所以纔會到阿彌陀如來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早就出三界了。因爲到十住位,證諸法空,色身壞滅沒關係,再換一個色身,還是這樣,還是世間的一切法,還是成就梵行清淨,成就生命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