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初等覺位有三位眼菩薩來引見摩耶夫人

【問】:

在初等覺位善財童子要在三位善知識接引之後,才能見到摩耶夫人。在《十定品》裏普眼菩薩三請普賢菩薩而不見,世尊說你要去除別教菩薩的清淨法習氣之後才能見到普賢菩薩。您講課時說過,這三位善知識是四位行法裏修行者成就的核心因素。也就是說還帶有清淨法習氣的金剛智慧。我的疑問是善財童子完成四智行法之後,他本來就有清淨法習氣。那麼這三位善知識出現的目的是什麼?是否只是為了用經的語言強調這個清淨法習氣?

另外善知識為什麼是三位?是否可以解釋剛入初等覺位的善財童子,其實就是《十定品》裏的普眼菩薩。因為他剛入初等覺位的時候,都是帶有清淨法習氣的,只是他們的差別在於普眼菩薩是本體上帶有清淨法習氣的因素,善財童子是顯相上的帶有清淨法習氣的因素。這樣理解對嗎?

【答】:

可以的;五十三參善知識,都是善財童子參訪時最終成就的那一個。比方善財童子參訪摩耶夫人、參訪釋女瞿波,在那位次上成就的那一個就是他要參訪的那一個。

善財童子離開第十地釋女瞿波之後,他要有三位善知識的接引才能見摩耶夫人,這三位善知識就是很普通的眼成就。

在《十定品》普眼菩薩三請普賢菩薩,都是要入三昧,所以看不到。世尊說,普賢菩薩就在當前沒有離開你,只要恭敬禮請就可以了,所以就見到了。

善財童子到達初等覺位的時候,這種眼的成就還是要有的。那三位善知識,一個是寶眼主城神,一個是蓮華法德及妙華光明身眾神,最後一個善眼羅剎神,三個都是關於眼成就的,都是關於直接運用的,有這種直接運用然後才能見到摩耶夫人。

這裡講到要去除別教菩薩行法習氣的時候,摩耶夫人講了個故事,故事強調說,有一位轉輪聖王在修行的時候,金色光魔進行幹擾,最後降服魔怨成就了無上正覺。這裡有個關鍵地方,就是摩耶夫人當時是作為道場神,不是轉輪聖王,不是毗盧遮那如來。這些細節告訴我們,摩耶夫人和彌勒菩薩、普賢菩薩還是有差別的。

譬如第十地位善財童子參訪的是釋女瞿波、他是與世尊相守相伴的那個因素,並沒有直接到達世尊那個成就地。若從如來地的角度講,世尊所在處要在第五十一參、第五十二參纔行。這是它們之間細微的差別。

善財童子到達初等覺位時,要有三位善知識來接引,然後才能見到摩耶夫人。這三位總體來講,就是善財童子應以純用模式來見摩耶夫人。

【問】: 為什麼是三位善知識?不是四位、一位?

【答】:

善財童子見第十地位的善知識時,只有一位無憂徳神,以及無量眷屬來迎接他。這個地方用三位善知識,講的是以身語意這三個因素為核心生起的演說,所以他用三個。像《十定品》裏普眼菩薩三請普賢菩薩而不見,那個三請也是按照身語意,或者佛法僧的形式呈現的。也就是說當到達等覺位的時候,要「身語意」同時到達那個種性,才能真正見到普賢菩薩。

如果退回到第七、第八回向位去看的話,我們就能明瞭,普賢菩薩法界是要入滅盡定行法才能到達的。滅盡定行法所在的世間,就是普賢菩薩法界。滅盡定行法指的是身語意三個因素的力量。

從經文的模式來講,像釋女瞿波這一參,是無憂德神與一萬眷屬來迎接他。在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都是十方菩薩雲集的,是以「十」為法數的。代表十信、十住、十行是以純粹的別教智慧模式來建立的。所以智慧的建立是很規整的。好像公式似的,有十個。無憂德神帶領著一萬圍繞眾來,這些都是法數,很規整。

為什麼到第十地位的時候變成三十九位藏菩薩?它打破了十信到十迴向位那種十方菩薩雲集模式,因為到達十地位真正運用的時候,它不是那樣規整的,所以它不是按照十個來講。

這裏為什麼是三個而不是四個?您也可以把前面三個作為一個總體,做為一個資糧去生起後面蓮花當中的摩耶夫人,這就變成了四個。

這兩個有什麼差別?前面如果按照三個善知識來講,是從本體的角度去說的,善財童子到等覺位是到達本體層面的成就,這時看待世間一切法就是摩耶夫人所在處。如果把前面三個跟後面一個合在一起,您也可以理解這是四智法成就方式,前面三個都不是究竟的,只有到達第四個,也就是到達北方一切法存在的那個層面時,纔是摩耶夫人出現。

所以都不是固定的,但您一定要有一個方式來理解為什麼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