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理解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問】:
是否可以理解這個「是心是佛,是心做佛」只是在「證諸法空與佛等同」的階段,而不是無上正覺?
【答】:
總體來說沒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們把它廣義地定義一下,就容易理解了。是心是人,這人才是一個真正的人。如果是心是魔鬼,他儘管有人形,這人還是個魔鬼。所以魔鬼不在於形像,而在於他的用心是怎樣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也是一樣的道理。
「佛」代表覺性、覺悟的生起。再講得通俗一點,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佛」代表知識、經驗、體驗的建立,這個過程是成佛的過程。「佛」的詞根和「菩薩」是一樣的。具體表現形式在華嚴經裡講了,首先是擺脫一切法對我們的束縛和影響,然後以善思惟的方式生起一切知識、經驗、體驗,都是屬於成佛的過程,都屬於諸佛的顯現。
講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時候,它不是靜止的,而是說當我這個心生起能確切體驗到華嚴住行向地行法時,這個心就是佛的顯現,我們自己就是佛身的顯現。
當我們離開了菩薩善思惟、離開了住行向地四位行法的時候,這時候是心不是佛,是心是凡夫,就是退到了凡夫種性。問題是我們在凡夫種性的時候,是否對一切法還能夠如實知、如實體驗,重點是那個如實知、如實體驗的部分建立沒有。
【問】:
您講過「如實知」是靠三賢位的金剛種性成就的。對「如實體驗」能否再解釋一下?
【答】:「如實體驗」是靠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