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無明和根本無明的關係

【問】:

一切法的本然存在,和我對這一切法的覺知,根本無明、根本智和一念無明、差別智,是怎樣的關係?

【答】:

當我們講到根本無明、根本智,一念無明、差別智的時候,我們有非常多的修行者是概念化的,就是不知道根本無明在什麼地方,怎麼去見它。我把這塊再介紹一下。

一切法的普遍存在,當我們講到見性、諸法本體的時候,要知道我們見到的山河、大地、草木、蟲魚,這些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有種種界,界就是不一樣。但是為什麼我們在佛教裡講到本體,或者說一切法平等,一切法自性平等,法性平等,不管怎麼講是平等的。什麼地方平等?有一個地方是平等的,就是諸法的存在是平等的。這個諸法的存在是指當下的。

我們前面舉過例子,一個蘋果在桌上,它的存在就是它的本體。不講昨天我把蘋果拿到桌上來的,不要把時間加進來,當下的一切法的存在就是它自己的本體。

所以講到存在的時候,講自性也好、講本體也好、講一念無明、根本無明也好,講存在的這一切法,講的就是這個。

現在再來講根本無明、根本智是怎樣的,根本無明與根本智這兩個,因為它們的力量是一樣的。我們就講根本無明,您會發現這一切法的存在是平等的,但是存在裡面的一一法之間是不同的。不同是什麼意思?不同代表諸法之間是以彼此的不同,令自己在這種存在當中呈現出來。

比方說我們關注某一法,外邊有山河大地、草木蟲魚,我們關注這座山、關注這朵花的時候,您為什麼要關注這座山、關注這一沙、這一粒呢?因為這座山相對於所有法的存在來講,您關注到它與其他的是不一樣的,不管是形狀不一樣,還是顏色,總而言之,是因為某一法與其他法不一樣,您才會生起關注。

現在就有問題了,在佛教理論裡面談到一念無明是依根本無明的力量生起的,怎麼生起的?現在我給您解釋的就是一念無明如何依根本無明而生起。

一念無明為什麼要生起?剛才講的諸法存在,一切法的普遍存在,就是這一切法的本體,它是無生無滅的,不是指某一法的相上無生無滅,而是講這一切法的存在不會被息滅。不管我們在還是不在,這一切法都在,這是存在。所以講到根本無明的時候,是無生無滅、無始無終的。

這一切法裡面的每一法之間是不同的,這個不同就會形成一種力量,這個力量能讓這一法區別於其他法而呈現出來。而我們作為能夠有覺知的人類,恰恰是因為諸法之間的差別,這個力量給我們造成影響,這個影響讓我們生起對這一法的關注。

我們對這一法的關注,是由於這一法有別於其他法的力量造成的,管這個叫一念無明生起。我們為什麼要關注它,因為這一法跟其他的法不一樣,這個不一樣就會有一種力量,引起我們關注它,因此就有一念生起。

問題來了,這一念生起,是我們明瞭這一法跟其他法不一樣,還是說我們不明瞭這一法跟其他諸法不一樣?

再講一遍,當我們關注某一法的時候,這一法是因為和其他法不一樣,有一種力量引起我關注它,這個就是生起。那這一法到底是無明還是道種智行法?在於我關注這一法的時候,對這一法是完全明瞭通達,還是完全無知的。如果是完全無知的,就是一念無明生起。如果我對這一法是完全明瞭、通達的,就是道種智行法,就是無生法忍的一個成就生起。

如何從對這一法不明瞭到明瞭呢?首先是關注它,就是一念生起,力量生起,首先要明瞭這一法跟其他法有什麼核心的不同,它為什麼是這樣的,在華嚴經裡,《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把這個過程講清楚了。

所以通過關注某一法,從最初我不瞭解它,到我瞭解它的這個過程,用經的語言來講,就是用我瞭解這一法的過程來破除最初我不瞭解這一法的那個狀態,管這個過程叫做道種智行法。

一切法的普遍存在裡面有無量法,所以我關註一個就能把它轉成無上正覺,關注另外一個也能轉成無上正覺,最後我關注的所有法,我都有一種方式讓它轉成無上正覺,並且形成一種自覺、自動生起的力量,這個時候就到根本智。

一念無明為什麼是依照根本無明而生起的,它的力量是怎麼生起的,這就講清楚了。因為諸法之間的差別,差別是有力量的,這個力量讓我們對一法生起關注,一關注就是一念無明生起,就是一念生死法生起。關注之後的過程就是我們知道的,是在凡夫種性,還是聲聞種性,菩薩種性,是都能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