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講的「心念是非,口言利害」是否對應的是十行位善思惟階段?

【問】:

列子講到「五年之後,心念是非,口言利害」這段是否大概對應的是十行位善思惟的階段。講到「庚」是跟實相相應的,這個「實相」是否是從認識論的角度來說的,在人類的因緣下,要符合人類的是非利害的總體認知?

【答】:

是的;它裏面分成幾個階段,華嚴經是把行法次第定義的很清楚、很明確。在法華經或其他經典裏,他的行法階段沒有那麼詳細。所以我不建議您把「列子」裏講到的三年、五年、七年,直接和十行、十回向位對應起來,它不一定是直接對應的,但是他的行法的過程是差不多的。

前三年的時候得一心清淨,這是很明確的,然後才會和老師繼續學。但這個「學」它強調的不是心無所念,也不是口無所言;也不是心只思善法,口只言善法,不是的!在十住位講到的菩薩「樂住」生死法界,問題是什麼叫生死法界?就是一念無明生起的諸法對我們造成的影響,那個影響總和在一起就是生死法界。

生死法界裏面的善法對我們的束縛和影響,往往要小於惡法、利害法對我們的束縛和影響。所以他這裏面直接是從是非法、利害法入手,實際上十住位講到菩薩樂住生死法界,大部分還是要依賴於列子這裏講的,在是非法、利害法上,來建立生命解脫與無上正覺。就像我剛才說的一樣,善法與惡法在我們生命體驗裏都是有的,但是善法對我們的影響和束縛要遠遠低於惡法對我們的影響和束縛。所以行法實踐主要是在我們認為的是非利害裏面去建立。

這是五年以後他心所念、口所言。等到七年以後的時候,心念口言對自己就沒影響了,他能夠知道這是是非利害,但是對他沒影響。到第九年之後,他簡直不知道所講的,因此不是從利害跟是非的角度去說的,而是從諸法存在的角度去說的。他分了幾個次第。

【問】: 他其實都是在空有法模式上,不是在染淨法模式裏面。

【答】:

對的;他是從染淨法一直到空有法、到智慧法、無上正覺。這個次第都是有的。

【問】: 列子在九年以後,是不是已經到達「無加行力」的行法狀態了?

【答】:

是的,是無加行力的入滅盡定行法。因此說恆心之所念,恆口之所言。「恆」的意思,代表就算我天天在這樣想、天天這樣討論,但是我的心思並不是關注在是非利害上。並且完全到了六根互用的狀態;「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無不同也」。後面他說:「骨肉同融: 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乾殼,竟不知風乘我耶?我乘風乎?」就是從色身所依據的一切法,還有行住坐臥的一切法,都是;我不知道是我隨一切法、還是一切法隨我。

【問】: 這就是在「身與心」上面都不受一切法的困擾了。

【答】:

是;所以列子的說法裏面,他是給了我們很重要的資訊,作為修行者,並不是說在心裏面不要有念頭生起,不要有是非利害的參與。要看是在哪一個行法階段。十信十住位之前,我一想到是非、一討論利害對我就有影響,那你最好還是不要想、不要討論。但是到華嚴行法的時候,我們要知道,只有在這種環境裏面,我們最終才能成就生命解脫。像世尊在《阿彌陀經》裏講的很清楚;當知我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成就無上正覺。世尊就是按這樣的方式來修行的。

【問】: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