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行位善思惟是否屬於出世間的行法?
【問】:您剛才講,在住位的時候得無生忍,是以出世間法為代表。對吧?
【答】:是的。
【問】:
住位主要是講世間法對自己沒有束縛。到了行位的時候生起善思惟。因為智慧的生起是指菩薩,所以菩薩就會讚歎,然後世間以我為核心的這些因素就會很歡喜。
【答】:您說的是十行位,對吧?
【問】:對。這個十行位善思惟還是屬於出世間的行法嗎?
【答】:
這有一個細節我們需要確立,就是十行位的經首講到天子大眾歡喜踴躍、講到諸菩薩眾稱揚讚歎的時候。歡喜踴躍和稱揚贊嘆強調的是善思惟本身與諸法相契合。要有符合生命解脫與無上正覺的這種體驗,這種體驗能夠讓我們建立起一種理性和喜悅,用經的語言就是歡喜踴躍,稱揚讚歎。
【問】:明白了。
【答】:
在十行位,見到這些時一定要建立體驗,而不是想像一個畫面。講到出世間的行法,有一個關鍵的地方,我們要把它看清楚。當我們講到世間和出世間的時候,總體來說,就是一念無明生起的這一切法所在處就是世間。不管這一念無明,最終是以菩薩道種智行法來面對,還是以凡夫種性的一念無明、煩惱生死來應對,這個一念無明所建立的這一切法總和就是世間。遠離一念無明給我們造成的困擾和束縛的這個過程叫出世間。
十行位的出世間是在十住位以後建立的,所以一定要和凡夫種性的思惟法分開。因為我們是凡夫種性,在世間沒有得梵行清淨,沒有得一切智、得無生忍的過程。因此,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的修行,普遍來講都是要講否定世間一切法的,世間一切法是染著的,國土是危脆的,這個世間是五濁惡世的。
為什麼要這樣講?因為要通過這樣的言說方式將這一切法否定掉,最後到達十住位得無生忍、得一切智、得生命解脫。但是到達十住位之後不是就結束了,因為這只是見到根本無明所生一切法的這個世間,只是見一切法總相。對於一切法總相,確切來講是沒有辦法體驗的,凡是要生起體驗的時候,一定是靠一一別相去建立的。
因此到達十住位,只是在見到根本無明所生一切法總相的這個地方得生命解脫,但決定沒有到達無上正覺。因為對一一法還沒有智慧的建立、行法的建立。
總之,講到十行位是出世間的,或者要確立「我在出世間」,這個出世間一定要基於十住位的「無生忍」來建立,因為這時候,一念無明已經對我們沒有影響了,我們已經得生命解脫了。雖然十行位的時候,無明會再生起,但只要有影響,我們就可以退到無生忍、退到獲得生命解脫的地方。所以就是在一念無明生起的過程中,建立十行位、十回向位後的行法。
十行位、十回向位以後的行法是建立在十住位得生命解脫的基礎上的,雖已是出世間,但行法依然是在世間來建立。這也是為什麼在十住位的時候會說「菩薩樂住生死法界」。「樂」的意思是菩薩很快樂的住在生死法界,講的就是十行位以後,要在一一法別相當中去建立無上正覺,得無生法忍。
這樣就能夠把現在我們普遍存在的,這種說法能夠辨別清楚了,行法是到達十住位,還是到達無上正覺、到無生法忍。十信、十住位之前是靠「否定」一切法來到達的,那個行法模式就是要否定一切法。否定一切法的過程,就是要見根本無明所生一切法的總相的過程,十住位是靠否定一切法去建立的。
到十行位以後則要靠「肯定」一切法的方式去建立,要得無生法忍。「肯定」的意思就是不能再講諸法空,而要去證諸法不空。因此才會有在十住位證一切法空的基礎上,再把過去否定掉的那一切法,一個一個拎出來再去處理,獲得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這個時候是證諸法不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