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念準確的具體行法》
2024-01-20
【問】:關於般若智慧第一個屬性「概念準確」。既然般若智慧是從我們根本智生起,然後在差別智顯發出來。即這個「概念準確」它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我們怎樣才能確認概念準確了?是在自己分別判斷的過程中努力的把邊界劃清晰,並描述出來,這個就叫概念準確,是這樣理解嗎?
【答】:總體來說是沒錯的。您提到一個關鍵的東西,就是般若智慧既然是根本智生起的,那「概念準確」是在什麼地方?「概念準確」確實是般若智慧生起之後進入到差別智行法的時候才需要的。若站在根本智、自性的角度去講,那一切法無生無滅、無染無淨,沒有什麼清晰不清晰、準確不準確之分,所以要把它分開。
「概念準確、次第清晰、系統完備」是我們在別教菩薩行法過程當中,爲了能夠審核自己的行法實踐是不是符合梵行清淨,符合生命解脫纔設立的。您講的這個沒有錯,「概念準確」是幫助我們審核在行法實踐的過程中,這個邊界是不是符合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是幫我們鑑定這一個的。
【問】:就是說還是得自己慢慢的去摸索。
【答】:沒錯,您說的是非常實際的。沒有一樣東西已經放在那裏,已經準確無誤,然後我們把它照搬下來,去學習就可以了,不是這樣的。我們到學校學習的時候,那些公式公理都很準確,已經擺在那兒了,我們拿來學就行。行法實踐不是這樣,行法實踐只給我們一個原則性的東西,這個原則性的東西隨着您的行法實踐,它的清晰程度帶來的體驗是不一樣的。
比如生命解脫,什麼叫生命解脫?如果您不瞭解什麼叫生命解脫,您怎麼知道已經得生命解脫呢?所以經典裏面這些言說,絕大部分都是針對原則性的東西去說的。即便講到「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也是從原則性的角度去說的。當講到「熄滅貪嗔癡」,我們同樣要去鑑別,什麼叫「貪嗔癡」?哪種情況下,這個「貪嗔癡」會給我們帶來問題?所以這個「概念準確、次第清晰、系統完備」,它是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直到您構建起一種整體的思想體系,涵蓋一切法的時候,能夠應對一切法,這就是般若智慧的呈現。
所以您剛纔談到一個非常好的,就是「概念準確」意味着在行法實踐過程中,要有一個邊界。這個邊界要看的準確,並且在生命體驗當中能夠體會到,不要出邊界,也不要不足,這個就叫「概念準確」。比如「梵行清淨」,你總要能夠判別什麼叫「梵行清淨」,這個就叫概念準確,所以最終還是要落實到體驗上來。它不像數學概念,數學概念的準確是整齊的。對生命體驗來說,到達哪種生命體驗才叫準確?比方說換另外一種情景的時候,可能這個體會就不一樣了。所以要根據情景修整這個「概念準確」,要增加一些條件等,就像您講的,在很多法當中,要反覆磨練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