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見證「自性」證得「般若」?
【問】:
學習華嚴經後當煩惱再生起的時候,現在也知道它是如來神力故,所以就不拿它當回事,就可以拿來體驗一下,然後就知道這個種性,毛病在哪裡,也是一個願力,好像也挺歡喜,就好像覺得人生是一個練兵場。雖然聽張師兄講課的時候,能把自己的種性提高一點,但是在這些煩惱、境界現前的時候,體會一下那個種性,感覺也是很不錯的。
【答】:
這是非常了不起了。菩薩樂住生死法界確實是不容易,因為有煩惱現前的時候,第一個念頭有時往往還會要遠離。
【問】:
所以要感謝張師兄一直不停的重復說樂住生死法界。慢慢的就會提醒自己,比如說生起一種放棄的時候,就會說不應該這樣。沒有異地、異身、異時,就是這兒了。所以就會慢慢的覺得自己的心會比較清淨了。不像以前遇到一些什麼因緣刺激,然後煩惱生起來,立刻把自己關起來,我也發現自己這個習性蠻重的。所以現在正在努力的調整。
【答】:
您之前提到關於見證般若的問題,我們曾強調過,見性與證得般若,實際從本體來講,確實是思惟語言不能到達的。那麼我們怎樣去見性和證得般若呢?要在自性和般若的功能上和生起的因緣上去見證。
所以,講到極樂世界是不是可以見證,我們就要知道因緣法顯相的時候,那個「相」本身不是般若;但是我們通過「相」來建立相應的知見、微細思惟,這個過程就是般若顯現的過程。我們就是通過這個「過程」來見證般若的存在。
所以,每一法的生起都是很微細的。也就是說,從別教的角度來講,一切法生起本身雖然不是自性本身、不是般若本身;但是如果它不生起,般若與自性的功能就不能顯現。所以,我們就是在一切法的反復生起、滅壞的過程中,去體會般若與自性法的存在。這在別教階段,相當於華嚴行法十迴向之前的階段。在此階段,我們把一切法分成兩部分:一個是「本體」,一個是本體生起的「應用」;我們是從「應用」上來見證「本體」的。
在迴向位以後,要逐漸認識到,就是我們後面才會強調的;生起的因緣法本身,其實就是般若和自性本身。這個就更不容易理解了,因為因緣法本來就是生死法,不是講自性是不生不滅的嗎?這就是《心經》裡講到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相當於三賢位的狀態。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則是到登地位以後。所以它們是不同的階段,大家要仔細去體會,決定不是到達本體的時候「把一切知見去掉」,那樣就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