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樂世界的四土》
2024-10-5
【問】:極樂世界四土的生命狀態是怎樣的?
【答】:這個我們簡單說一下,對極樂世界我們須清楚是,在當下是可以現前的。剛才我們也談到如何獲得穩定、必然的生命體驗,有理論可以做保證,極樂世界是可以馬上現前的。
極樂世界有四土,在當下的生活裡怎樣體會哪個是凡聖同居土?哪個是方便有餘土?可以這樣理解,極樂世界的核心條件就是梵行清淨、解脫、無上正覺。凡是談到極樂世界種種莊嚴美好的那些經文,七寶池,八功德水,四邊街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等等,說到底這些都是對梵行清淨、解脫,與無上正覺生命體驗的描述。而不是在我們當下眼耳鼻舌身一切法之外,還有那麼一個地方,這是極樂世界的核心,所以要搞清楚,不要跑到外道法裡去。
在體驗上什麼叫做凡聖同居土?比方我是依靠善知識,即依於上師,親教師,或深入經藏帶給我的體驗。假如離開上師的教導、指引,我可能就做不到穩定的行法體驗,所以我需要有人帶著,他能保證我有這樣的體驗。這種的就是凡聖同居土。
方便有餘土,是指我有一個明確的規則,我可以皈依,能自覺遵循成就者的規則,能深入經藏,對經典的諸佛菩薩演說能理解,可以依教奉行,同樣能帶來感受。但是離開經教,就沒有新的、拓展的體驗了,這就是方便有餘土。這時雖沒有固定的人帶領,但是知道如何從經典裡獲得規則,能準確解讀和體驗。
第三就是實報莊嚴土,嚴格講要自我有創建,在一切法中要創造新的價值理念、新的體驗能力;而能自我探尋、體驗新的規則,不再受限於經典上的那些束縛;在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的時候,那些經典是指引我們的必要保證,而到實報莊嚴土時,經典的言說對我們也是一種束縛。在整體框架、核心的基礎上,面對新的一法都能獲得解脫與無上正覺的體驗,也就是我有能力帶領我自己,即使沒有諸佛菩薩、沒有現成的經典帶領,我也能在一切法中安住梵行清淨,安住解脫和無上正覺。這時就到實報莊嚴土。
常寂光土就是生命的自我因素到達解脫和無上正覺的能力和訓練已經完成,在任何法裡都能常住在梵行清淨,常住在解脫和無上正覺,也就是到達入滅盡定行法階段,這時就是常寂光土。
作為修行者,如果要想體會當下的極樂世界,先要檢驗我們自己。首先,面對現行的一切法,是否能獲得梵行清淨、解脫、無上正覺的體驗。這種體驗是否穩定?是否可以持續?假如讀經典,是否能得喜悅?這種喜悅在面對一切法的時候能帶來穩定的體驗,並且是非常自覺的去面對一切法,以這種體驗作為自己生命的核心資糧,不再專注於眼耳鼻舌身這種色身上的、基於本能的欲求,以行法精進和梵行清淨作為生命的核心力量,這就是七寶池八功德水。八功德水的意思就是將自己的生命完全沉浸在三十七道品裡面,行住坐臥都是自覺的遵循三十七道品的行法規則,這時就到常寂光土,這在當下都可以體驗到的。
如果還做不到,看到經典要深入經藏,還是覺得很被動,覺得是一種負擔,那就慢慢來。我們閱讀經典的時候,若不能帶來穩定的、必然的那種喜悅,就要檢驗自己是否什麼地方出了問題?為什麼這些東西不能帶給我那樣的體驗?檢驗的過程就是審核的過程,也是行法實踐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