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所取著」時是「心滅則種種法滅」嗎?
【問】:
法是對一切法的觀察、覺知、思惟,「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可不可以說我的觀察和思惟是生起一法,而我無所取著就是滅了這一法,還是說它生起了就會自然滅?
【答】:
我們剛才討論的內容裡面,實際上把這塊已經講清楚了。對於「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是從報身世間來說的。這裡說觀察和覺知一切法是生起一法,從報身世間的行法來講沒錯。生起的一法不是從共法世間的,共法世間是因緣生的。所以這個沒錯。
但是,後面講到「無所取著」就是滅了這一法,這個我們要仔細去辨析它。說到法的時候,不論是世間顯現的,還是報身世間生起的,從本體來講都是因緣所生的,心生也是藉助於某一種因緣所生的。修行者反思、懺悔都是自我對話的建立,是依某一件事情、某一個因緣生起的,所以有生就會有滅。
思惟生起,是報身世間法的生起。不取著並不是滅這一法的本身,不是滅這一法的可見相,而是要滅對這一法的執取相。比如別人數落我,讓我不舒服,嗔恨也好,厭離也好,心裡會有一法生起。這時生起對治「不取著」,不管是聲聞行法還是緣覺、菩薩行法,都可以建立「不取著」的行法來去除心裡的不舒服。但是,別人還是在數落你,即外在的這一法並沒有滅壞,只是我們對它的取著、執著心不再生起。
所以,對於菩薩道種智行法來說,「滅除一法」本身也是一法。假如您生起一個「我要滅除這一法」的念頭,其本身就是一法。所以,只有不滅這一法,纔是滅除一切法。因此要知道不同的階段,「滅除一法」的理念是不一樣的。
我們在聲聞別教模式的時候,「滅除一法」往往是止住這一法的因緣,或者依靠三昧力讓它對我們沒影響。但卻忽略了當我們要止住這一法,或者是以三昧力來去除它對我們的影響的時候,我們就又生起了一法。所以這裡有很多微細的地方,大家仔細體會,要區分清楚。
我們現在進入到華嚴十住位以後的行法模式,很多東西希望能給大家介紹清楚;這樣就不至於再同十住位之前,只是在總相的概念上、原則上、方向上籠統的認知,而行法上卻沒有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