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我執四相」、「破法執」

【問】:

破我執四相都有哪些具體的行法?應該怎樣落實?怎樣確定是否已經破我執、法執、破我見,而證到第七信位,或第九信位?

【答】:

總體來說,破我執四相的行法,對於不同種性的修行者,修法模式是不同的。從整個佛教行法理論來看,最核心的行法是要靠智慧生起,明瞭一切法的體性、因緣,明瞭修行者所在位次,明瞭我執四相呈現的方式、呈現的因緣等等,所有這些因素都要綜合起來,才能確定行法,缺一不可。

很多時候,四相的生起是因為不明瞭造成的。如果明瞭了,就能覺悟到;所以覺悟的時候,就是破除我執四相的第一步。也就是說,一定要認識我執四相,纔有可能破除它。

談論到行法,首先就是要認識我執四相,到底是怎樣的?有何種因緣、體性?怎樣造成的?有怎樣的顯相模式?它的壞滅因緣是怎樣的?我們只有抓住它的壞滅因緣,纔有可能破我執四相。當我們不再需要去覺悟四相,對一切法都能了別,不執著時,也就到達第七信位以上了。

破我執一定是沒有破我執的相。破我執我見有一個過程,因為我執我見是一種習氣。假如我們在最初修行階段,靠作意生起破除我執我見、破除四相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隨著行法的深入,隨著對於佛教行法理論的瞭解,對於諸法體性、因緣、顯相進一步的明瞭後,就要逐漸去除這種刻意的模式。因為越是刻意去針對的時候,刻意本身就是我執我見。

至於說到第九信位怎樣鑒別,九信位是破法執。基本來說,破法執就是對於聞所未聞法心生好樂。對於不同的理念,能夠歡喜聽聞、生起知見和思惟觀察。若能做到這些,基本上就能到達第九信位。

講一切法精進,《華嚴經》十住位的《明法品》專門講到不懈怠精進行法。如果仔細辨別,精進行法有四個方面:

第一個聞法精進,就是第九信位時的聞所未聞法,心生好樂。聞法精進不光是聽善知識講法,還包括深入經藏、深入菩薩論,這些都屬於聞法精進,它有思惟在裡面。

第二個思惟精進。思惟精進和聞法精進的差別在於,聞法是懂得它的道理,思惟是爭取到達它所表達的真實意義,也就是能不能在自己身心覺知的一切法中逐漸生起。對於經典上講的,或者善知識講的,在自己身心覺知一切法中能夠落實,找到它的位置,這是思惟精進。

第三個修法精進。到修法精進時,行者已經能夠把善知識說法,佛經菩薩論的真實義趣,與自己的身心覺知一切法相應,並加以實踐。當然實踐本身最初是以正知見、正思惟的形式來建立的。這是聞、思、修三個方面的精進。

第四個障淨精進,就是行法理論中的入滅盡定行法。這時,行者能夠把聞思修的精進做到非加行力生起,並能拓展到一切法,它是一個不斷生起建立的過程。

這四種精進法都是以正知見、正思惟、聞法好樂,以智慧的建立為核心的。

這是關於第九信位的破法執,聞法好樂,聞所未聞法,能夠喜好聽聞,能探究其真實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