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時為什麼排在五個階段之首?何謂修法階段、證入階段?》

2023-9-9

【問】:大乘佛教把佛陀說法分爲五個階段: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爲什麼把華嚴時排在最前面?難道不應該依順序排在最後嗎?

【答】:爲什麼把華嚴時排在第一個?其實這在《華嚴經》裏是能看到的,我們也強調過,是從生起一切法的角度看,還是從證入的角度看,順序是有差別的。所以,若從生起一切法的角度,世尊首先成就無上正覚,然後生起演說。但若從修行者的角度,則是從阿含經開始修行,一直到最後華嚴時呈現。

【問】:可能在最初修法階段,我們會依照有爲法而發心、專一執着……,但是最終都需要明瞭,這些只是在修法階段纔有的,在證入階段或者說在成就階段來看,任何有爲法都不能到達般若的本體。什麼是修法階段?什麼是證入階段?什麼時候應該停留在修法階段?什麼時候已經進入到證入階段?

【答】:這裏談到什麼是修法階段、什麼是證入階段,這個前面已經談到了,當某一法對我還有束縛和影響,而我對行法模式、行法體驗需要有調整時,這就是修法階段。當能夠安住在某個成就位的時候,就是證入階段。

【問】:《覚悟華嚴經》中用了很多的一切法、一法,例如般若智慧的周遍完備性不僅包含已知一切法,同時還可以延伸到未知一切法。這裏所說的一切法就是《心經》中的色、受、想、行、識嗎?

【答】:這是講一切法和一一法。一切法代表總相,一一法代表別相。

問到這一切法是不是色、受、想、行、識,籠統來講是這樣的。但是一切法還可以有不同的說法方式,比方:六根、六塵、六識叫一切法;體相用叫一切法;佛法僧叫一切法,這都沒關係。不同的分類模式代表着不同的無上正覚行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