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減劫,如何解釋實際人壽卻在增加?

【問】:

最近學習了您寫的密法解讀的文章,覺得有點兒新意。我思考了人的壽命10到84000歲的輪回裏,現在是往下減,那麼過去五百年人的壽命是延長的,並沒有一百減一歲。請問應如何解讀?

【答】:

在佛經裏,距離和時間代表智慧微細的程度,比如說“西方過十萬億佛土”,“西方過三十二恆河沙世界”,“東方二十萬億佛土”等等,這是講行法過程中智慧微細的程度。

方向代表種性。比如我們看一個問題,凡夫種性是直接去看那個結果,而理性的人就會多看一些,多看幾步。理性的人會設計好如何從當前所在處,到達那個目的地。這個理性的設計,就比凡夫種性來得微細。如何衡量這種微細,佛經中就用空間上的距離來說。而越是理性的人、智慧的人,從出發點到結果的路程就看得越清楚,用佛經的語言來說,這個空間上的距離也就越大。

所以,佛經上說到“東方十萬億佛土”和“東方百萬億佛土”,並不是空間上的距離更遠,而是說需要的智慧越是深入微細。反過來,人們從理性到凡夫種性的妄想,就是減少這個距離,就是理性逐漸減少,感性越來越多。因此看待事情也就越來越不準確。

壽命也如此,簡單來說,佛經中,智慧的應用代表壽命。壽命的數字代表智慧應用的模式和深淺。比如《無量壽經》中世間自在王在世教授四十二劫,這個數字不是指人的壽命,而是指世間自在王是在“四十二法”中的無量顯現,極樂世界是在四十二法應用中顯現。人們從八萬四千歲壽命,逐漸減少,意味著智慧越來越淺,而智慧越來越深的話,壽命就是在增加。

【問】:

謝謝開示,完全同意您的解讀。否則解釋不通,  這些問題一般的人是答不出來的。 

北俱廬州的人雖不能聞到佛法,壽命卻都是幾千歲,比我們南瞻部洲長的多,智慧上卻不聞佛法,又當何解?

【答】:

從佛經的密法演說來講,前五識所在處即是北俱廬洲,第七識所在處即是南瞻部洲。聞佛說法必須要有覺悟力的生起,要有思惟力生起。這就是為什麼佛說一切諸佛都是在南瞻部洲成就無上正覺。《法華經》中龍女轉身也是到南方成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也是一路向南。

第七識的作用能讓人生在南瞻部洲,當然也是它最終讓人生在諸佛世界。第七識是成就無上正覺的核心因素。

剛才說到,壽命長短是指智慧應用的模式,智慧是以名相、思惟、言說的形式顯現的。前五識雖然沒有覺知力,沒有思惟力,但是分辨力卻超過第六識、第七識的名相、言說。比如眼睛能看到百千種色彩的差別,但是我們的名相、言說卻沒有那麼微細。

【問】: 真的是服了您了,佩服!

【答】: 阿彌陀佛!

【問】:

張老師您好,希望有空寫一些關於阿羅漢種性,位次,以及為什麼只能證得七地而止,什麼情況下可以沖過八地入等覺等,謝謝.

【答】:

簡單來說,有功用行只到第七位,從初住到七住、初行到七行、乃至初地到七地。從第八位到第十位是無功用行的行法,也就是身口意入滅盡定行法。有功用行的行法不能到等覺位,必須要從初住、初行、初地,修行到達七住、七行、七地,證得無生法忍,入身口意滅盡定,到達第十地位後,再從別教行法灌頂位轉到等覺位。等覺位是如來座前普賢菩薩法界。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但需要很多菩薩行法演變的歷史才能說清楚。目前每週六在網上講華嚴經,會講到行法理論,但已經講到了妙覺位,如果您有興趣可以告知,我們把具體資訊發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