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出世間法」

【問】:

您剛才講到,我們對自己的行法實踐要有一個校正的過程,您引用的是彌勒菩薩提出來的,如何用「止觀」的方法,將影響、困擾我們的因素去掉。這個「校正」是源於哪裏呢?

【答】:

在《解深密經》;經裡世尊和彌勒菩薩有個對話,談到如何以奢摩他,毗婆舍那的行法到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為是世尊與彌勒菩薩的論議,所以這個「止觀」行法要依照彌勒菩薩的方式來建立。

【問】:

我們一直在講「出世間法」。我以前對出世間法的理解一定是錯誤的,覺得我們這個世界是娑婆世界,出世間指在娑婆世界之外還有一個世界。您能否再給我們重新定義一下「出世間法」是指什麼?

【答】:

在佛教的言說裏面,我們要有一個根本的認識。因為在我們世間法裏,都是在「對立」法裏去言說的。比如:好、壞、黑、白,這些語言本身是在對立法裏來建立的。在宗教裏面特別是在佛教裏面,您要注意:世尊演說的這一切法,不是讓我們在世間的分別法裏去獲得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

因為分別法本身就是在生死當中,這是我們理解佛教語言核心的東西。在這個基礎上再看,比如在中國文化當中,老子的《道德經》裏也談到「長短相形、高低相傾」。也就是說我們講到的「出世間」是和「世間」對立的。

但是「長短相形」的意思是說,只要我們在對立法裏面選擇其中的一個,另外的一個一定是跟您在一起的。也就是說當我們的行法實踐是建立在離開當下的這個生命形式,要去找另外一種生命形式、成就形式的時候,那個成就處一定也在生死當中!這實際上是和世尊的講法是不相應的。

世尊講法的核心,就是在當下的生死法當中,如何成就生命的解脫,也就是說在這生死法、煩惱法生起的地方,如何成就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這兩個是同一個,只是如何從生死法對我們的困擾、束縛的覺受當中,轉化成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的覺受。這是在當下來轉的,不是要離開這個世間到另外一個世間,那兒有一種解脫。

假如這兩個是分開的,我們就要離開地球到另外一個地方去。若我們離開此時此身此處還有另外一個成就處,那個成就處一定也在生死當中。所以這是核心的東西。

如何建立行法實踐,當某一法的生起對我們有影響、有束縛的時候,行法實踐就是針對「當下」這個束縛來建立的,在束縛中獲得解脫和無上智慧。獲得解脫並且能夠體驗到這一法,為梵行清淨;不但獲得解脫並且能夠明瞭這一法,而又不受這一法的影響,稱無上正覺。

所以,一定是不離開這一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