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行往返」與「徐步經行」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問】:

善財童子參見善見比丘時,看見他在經行,但在描述經行的時候,後面加了「往返」兩個字,這個「經行往返」跟十住位的「經行」好像不一樣,這裏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答】:

初住位時善財童子見德雲比丘是在別山上「徐步經行」,意思是說善財童子還不瞭解經行具體的細節、內容是怎樣的,所以是徐步經行。「徐步」代表要慢慢來。

十行位的時候是「經行往返」,這是什麼概念呢?像我們在計算數據2、4、6、8的時候,現在有一個模式叫y=2x,當我們要運用y=2x 具體運算的時候,運算的過程一定要有一個校驗、體驗、總結、提高的用心參與。

並不是簡單地把 y=2x的模式,直接運用到計算中去,那又變成了一種重復,重復是不產生智慧的!怎樣做到不重復?就要有自我的覺悟、思惟的參與,譬如:目標是怎樣的?細節是怎樣的?實際上就是要對y=2x這個模式要有不斷的總結、體驗、提高、校驗的過程。

因為計算2、4、6、8是簡單的,算到10跟計算2、4、6、8是沒差別的。但是在世間碰到的諸法,每一法都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y=2x的模式,需要在具體那一法生起的時候進行調整、檢驗和提高。

譬如,最初我們給「水」定義溫度,因為水有涼、有熱、有沸騰。所以建立衡量水溫度的一種模式,這樣就能擺脫基於個體的知識、經驗、體驗對水溫度的認知。對一杯水,我觸摸它覺得冷,您觸摸它覺得熱,因為這是基於個體知識、經驗、體驗的。怎麼辦呢?

我們要給「水」確定一個從零度到一百度的溫度。怎麼定義零度?怎麼定義一百度呢?我們會說冰水混合物穩定的溫度,管它叫零度,沸騰時的溫度,叫一百度,中間劃成一百份,這個一百度是我們衡量水溫度的一種「模式」。這是我們擺脫個體的知識、經驗、體驗的時候,形成的一種對水溫度測量的標準。

但是當我們拿這個對水溫度的測量標準,在山頂上再去測量的時候,就會發現它不準確,是需要調整的。因為那個沸點不是一百度,可能才80或90度。所以這個時候一百度的模式在這裡就不準確,怎麼讓它準確?必須要加進來其他的條件。

這時再定義水的溫度,就會以在「海平面」的時候,冰水混合物我們稱它為零度,在「海平面」的時候沸騰水的溫度,我們稱它為一百度。發現沒有,我們給它加進條件了,為什麼要加進條件?是因為在您運用它時情況不一樣了。所以,為了適應各種情況,為了讓您的模式更加準確,你必須要有調整,要有用心、思惟的參與。

這時第二模式更準確,在「海平面」的時候,冰水混合物是零度,沸騰的時候是一百度。那麼,若再變換條件,再去衡量的時候可能還會發現不準確,比如若水不是純淨水而是鹽水,鹽水的冰水混合物可能就不止零度,可能比零度還要低。

這個時候又要調整模式,使它適應具體情況纔可以。所以必須要有一個調整、檢驗、提高的過程,這個過程叫做「經行往返」。

【問】:

說明剛開始的時候,這個模式可能比較粗,後面會越來越精細,是這個情況吧?

【答】:

不錯!確實是這樣的。所以在四十位行法裏面從初位到第七位,我們要建立一個行法模式,這個模式可能不準確、可能有錯謬,這都沒關係。到達第八位到第十位的時候,是不共別教的普賢菩薩法界,也就是說我們是能夠有意的去調整我們自己的行法模式和成就模式,這是第八位到第十位。

這種有意的調整是在別教菩薩行法階段,到等妙覺位的時候,這種調整已經變成一種自覺的參與、成為自覺的行法模式。因此,調整行法模式和成就模式,已經是自己的行法的一部分,而不是「另外」還有一個審核自己的行法模式與成就模式的方式。這時就是如來座前的普賢菩薩法界。

所以即便到達普賢菩薩法界的時候,這個調整也是不中斷的。因為世界無盡、眾生無盡、一切法無盡。從理論上講永遠沒有一個模式可以涵蓋所有法。

【問】:

那個「徐步經行」是出現在初住位。也就是說在住位的時候,它只是形成了一個模式,到了行位就開始調整這個模式了。

【答】:

是的;總體來說,從初住位開始,一直到等妙覺位的時候,模式是不斷調整的。初住位的時候,在普光明殿六品經文已經談到梵行清淨和行法精進。它是總體的行法模式、成就模式。但是具體細節是修行者自己要去建立的。

我們自己一定要知道什麼叫做生命解脫、如何體驗生命解脫、什麼叫無上正覺、如何體驗無上正覺、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的標準是怎樣的、怎樣到達、何為不是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這些都是必須要知道的。

因此,在十住位時我只有這個體驗,十行位開始反復調整。因為您會碰到生起的所有法,很多都會對我們造成影響、束縛。五蘊法裏的貪嗔癡慢疑都是總相言說,我們只能從原則上、理論上建立行法來把它息滅。

但在行法實踐的過程中,貪嗔癡慢疑有無量種顯現的方式,必須要有「妙見比丘住在三眼國」的成就模式,才能把它鑒別出來,也就是遍行之後的貪嗔癡慢疑;這些都是我們要在行法實踐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這個過程就是「經行往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