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細相和法報化三身的對應關係
【問】:
您剛才講這個三細相是業相、轉相和境界相。這裏的業相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業力,就是自有永有的?
【答】:
是的;三細相的生起,確切講一切眾生都是這樣的。業相、轉相、境界相,您不要把它定位在某一類眾生是這樣,另外一類不是這樣。因為這是一種理論性的,就是三細相的生起,業相、轉相、境界相,是佛教的一個理論。它是針對所有眾生的,成就無上正覺,這三個也是這樣。
【問】:
所以它是沒有辦法去掉的,如果想把它去掉,就進入到了斷滅見。即便是達到無上正覺,它還是會這樣生起,呈現的時候是清淨的、任運而起的,是般若智慧的顯現。
【答】:沒錯。
【問】:
這一塊明白了。法身是本體的,是生命的力量,是自有永有的,可以將業相理解成法身嗎?
【答】:
您要知道業相本身和另外兩個是不分開。說的時候把它分開,說這個就是業相。
【問】:報身是心思惟方面,屬於智慧層面的,可以將轉相理解成報身嗎?
【答】:
您可以把這後面再加兩個字就更準了,加一個力量,就是轉相是生起報身世間一切法的力量,這是對我們修行者來講的。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當我們講到法報化的時候,我們往往要從一個能夠具體關注、覺知、思惟的角度去確立它,說我的心思惟法是在我的報身世間。當我們關注某一法的時候,這實際上是轉相的力量具體運用。
【問】:那三細相其實都是在講一個力量?
【答】:是的,三細相本身是我們行法不能到達的。
【問】:
明白了,它是在講一個力量。但是這個力量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描述,一個是本體,一個是它能轉出一個心法,還有一個是能轉出那個境界相,是色法。
【答】:
沒錯;前面講到見性位的時候,那個見性的“性”一定要能覺知到兩樣東西,一個是我有覺知性,第二個是我能覺知到一切法的存在。
【問】:就是轉相和境界相,這個力量裡是含有這兩股力量,是嗎?
【答】:
是的;不能再往前了,因為再往前就推不過去了。所以到見性位的時候,只能到達第一我能夠有覺知性,第二我能見到一切法,再添加任何多餘的都不是這個東西。
【問】: 一個是覺知的能力,一個是所覺知的對象嗎?
【答】: 對的。
【問】:
現在能夠慢慢理解了,法報化三身是對應三細相這三股力量的具體呈現。我們先撇開不談論凡夫或者其他類的有情,只談論華嚴行法,在這個具體化的呈現裡,要經歷差別智和根本智行法過程,到達報身成就和法身成就,達到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
【答】:
是的,華嚴行法確實就是這樣的。您看四十位行法裡面,可以把它簡化一下,前面這三個種性位是初發心位,就是三細相的生起。後面這三位就是如何證得。初發心這三位就是三細相的具體表現。後面這三個入滅盡定行法,就是如何退回到三細相的力量上去。中間這個就是行法過程。
【問】:這樣解讀太妙了!把三細相理解得很細了。謝謝張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