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始無明輿基督教的原罪相同嗎?》
2024-10-19
【問】:如果無明是無始就有的,生生世世帶的,那我們怎麼破除這個無明?我們怎麼可能開悟?這跟基督教的原罪說區別在什麼地方?這不就一樣了嗎?如果無始就有,我們怎麼可能得到所謂的開悟呢?怎麼能解脫呢?既然無始就有,生生世世都有的,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概念性的問題。
【答】:就是要把根本無明和一念無明區分開。講到基督教的原罪,您要知道,按照基督教教義,人類脫離了與上帝的連結就形成了惡,而這個「惡」就叫做原罪。您注意,這個說法裡面已經有了對善、惡的分別。所以這個原罪,是你離開上帝和不離開上帝是不一樣的,這種分別法在佛教就是一念無明的範疇,不是根本無明的範疇。因此,要看清楚,基督教裡講到的每個人都是原罪的說法是基於佛教的一念無明範疇的。在這範疇裡,就是世間法的,是基於善惡對立的。你選擇了一個善,就缺了另外一個,所以是對立法。
然而,自性本身不是在對立法裡的。從基督教宗教本身來講,我們不能講上帝是善的或惡的,儘管基督教宗教本身認為上帝是純善的;但是那個善是不是善良的「善」要討論清楚。如果是世間法裡善良的「善」,那就意味著與善良的「善」對面的那一個是不包含在一切法裡面的。但在佛教根本無明是沒有辦法定義善和惡,因為善和惡本身是在一念無明裏面分別的,它不在本體界。本體界無染淨,它只提供力量、提供素材,靠我們自己去加工,在差別智裡,由我們的自我因素拿來加工的。就好像它提供了計算的能力,但不保證我能算對;衹有「我」這個因素參與進去之後,纔有算對和算錯。
本體界衹是提供給我們一種能力,所以談到要不要破除根本無明,這裡面就有一個問題,就是您想破除根本無明,就站在了根本無明的對面。在見性位之前,這麼討論沒問題,就是我有一個無明與智慧的差別;但是當到達等妙覺位時,要知道根本無明就是根本智,我們沒有必要去破除它。您只要想去破除它,就是在對立法裡面,就是在世間法裡面。這也是為什麼到等妙覺位普賢菩薩法界時,一切法皆是實相、一切法皆是智慧、煩惱就是菩提,不是在煩惱之外還有一個菩提、無明之外還有一個智慧。如果您想去破那個無明來獲得智慧,就是妄想相。但在見性位之前,乃至在十地位之前,這些都必須要假立的,否則我們不會生起行法實踐,現在就可以講「我到如來地了」。對不對呢?當然不對。
【問】:所以按您這個觀點,這個無明是長久以來存在的,也可以說無始以來就有,咱不叫它根本無明,叫另外一種,不管你怎麼定義,是不是這個道理?
【答】:它是一種生命的力量,您沒辦法說它是智慧的,還是無明的,因為衡量它是智慧還是無明、善還是惡,或者是愚癡還是智慧,都是在分別法裡面。
【問】:現在就是一個無明,可不可以按你這個觀點不叫根本無明,叫另外一種無明,可以說它是無始的嗎?
【答】:它叫什麼都可以,佛教裡也有別的名字,在不同宗派裡面,有的也叫別的名字,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學《華嚴經》要把名字都定義清楚,它在我們這就代表這個。至於在其它理論裡怎麼說,那就要問清楚它們的定義是什麼,因為有的人把無始無明定義在一念無明,這都沒關係,怎麼定義它都行,但對它的位置要準確。
【問】:這個無明怎麼是一輩一輩的傳下來的,這玩意是不是有一個導線之類的?
【答】:就是當您要去理解無明的時候,本身就是在分別法中。那麼,怎樣去知道它,那就是要在行法實踐中去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