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是否也包含在華嚴經的理論體系和行法次第中?》

2023-9-23

【問】:祕密佛教是最晚期興起的佛教理論和行法,它是否也包含在華嚴經的理論體系和行法次第之中?集結華嚴經的龍樹菩薩時代是否已有祕密佛教經典在印度出現?生起密教行法和登地位行法都需要金剛種性智慧,如何體驗密教行法和登地位行法的不同?

【答】:宗教經典的演說都是基於生命體驗的,如果不明瞭這種演說方式,經典就很難解讀。所以祕密佛教階段,是指通過系統化的密法言說來表達完整的、系統的行法理論和行法體驗。但祕密佛教不是突然出現的,是經歷了不斷的演變才逐漸形成一個整體化的方式。這種理論化的、系統化的演說方式是從龍樹菩薩那個時代開始的,或者說就是從龍樹菩薩開始的。

這裏會形成誤解,認為龍樹菩薩之後的經典,應該是超越龍樹菩薩演說的,這是一種錯覺。為什麼?因為龍樹菩薩之後的經典同樣是按照龍樹菩薩的思想體系拓展出來的,沒有本質性的升進改變。換句話講,龍樹菩薩的華嚴經,把佛教整體的行法理論、行法次第呈現出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這個思想體系本身具有拓展性,可以自動向前滾動。修行者依賴這個思想體系可以拓展出更多言說,只要這種言說是符合世尊的演說方式,符合佛教的核心思想,這些經典就都是圍繞華嚴經生起的,並非華嚴經所不涵蓋。因此要說清楚,即便龍樹菩薩以後的成就者,他們所集結的經典,也是在華嚴經的思想體系裏拓展出來的。

是否在集結華嚴經的龍樹菩薩時代,祕密佛教已經在印度出現了?祕密佛教行法是一個總的說法,實際就是不共法報身世間的行法,或者說,是基於自性般若智慧的行法,這些都可以稱為祕密佛教行法。

什麼叫共外道的行法?就是我們的理念、行為通過眼耳鼻舌身的這一切法、外道行法也可以建立、可以做到的,這就是共外道的。佛教行法的核心是不共外道法,是要依於個體的知識、經驗和體驗,基於報身世間的般若智慧來建立的。

總體來講,修行者到達見性位,到達第七住位以後,生起菩薩道種智行法,就可以說這是祕密佛教時期的行法。其中金剛種性智慧以上的祕密佛教行法就稱為普賢菩薩法界的行法。也就是說,當我們到達見性位、證諸法空得無生忍、入阿鞞跋致地,總體來講就可以說進入到祕密佛教的行法階段。

當我們到達十回向位後,到達別教菩薩的金剛種性,簡單來講,就可以說到達普賢菩薩法界。若詳細,作為修行者要仔細辨別,從證諸法空得無生忍,怎樣到達證諸法不空得無生法忍,怎樣確切到達普賢菩薩法界,這個過程要把它演說清楚,就要依賴華嚴行法普光明殿四個行法階段的行法理論。

學習凈土的同學都知道,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在普賢菩薩法界。在祕密佛教的某些宗派裏面,也是以普賢菩薩法界的行法作指歸的。修行者從初發心到普賢菩薩法界這個過程是怎樣的,或者普賢菩薩法界的行法理論、行法次第是怎樣的?我們在七十講中已經把普賢菩薩法界的行法理論解釋的非常清楚,大家可以去參考。

在其他宗派中,你的上師、善知識有責任把普賢菩薩法界的行法理論和次第講清楚。普賢菩薩法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從當下的一切法進入普賢菩薩法界,作為華嚴行法的修行者,必須要能夠做到穩定的、必然的、能夠普遍的到達普賢菩薩法界。

問題裏談到的密教行法、登地位、金剛種性,這些都要講清楚,剛才談到修行者到達證諸法空,得無生忍的時候,總體來講就進入祕密佛教行法階段,所以祕密佛教行法階段裏面,其中有一個階段就是登地位。但是不要反過來,並不是說登地位就等於祕密佛教的所有行法,登地位行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中的一個階段,而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