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速疾成佛?

【問】:

您講到成就「性德」是不須要歷經時節的,成就「修德」是需要克服種性習氣。但是完全克服掉凡夫外道種性的種種習氣,是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因為以前常說;我們往生到西方淨土,可以速疾成佛。但是學習華嚴經後,方知從凡夫種性到達如來種性,中間是要有一個反復訓練的過程。中間的這個過程是必須要經歷的。所以我開始對這個「速疾」成佛的合理性,存有疑惑。

【答】:

我們在前面強調過,修行者從初發心到如來地,要有三次證得與諸佛等同;第一個,證諸法空得無生忍與諸佛等同。第二個,證諸法不空與諸佛等同。第三個是到如來種性。從行法實踐的角度只說前兩個,不講第三個。因為前兩個成就之後,到達滅盡定行法,合在一起就是如來種性。

「證諸法空」是講如何見性、如何證得諸法本體存在的問題。既然是本體的存在,代表它不是依因緣法而立的,不依時空而立。也就是說,它是在一切法中都能夠當下證得的。所以「證諸法空」是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一法上都可以證得,不須要時節。

需要時節的地方有兩個;第一個當我們不知道什麼叫諸法空、什麼叫見性,也不知道標準、和行法特徵,沒有地圖、沒有行法的體驗,是閉著眼睛去找見性位。第二個,就是要去除凡夫種性一切法對我們的束縛和幹擾,也就是安住在諸法空的這種證量上。這兩個是需要時間的。

我們現在的修行者不能見性、不能證諸法空,喫虧在第一個。從華嚴行法理論看到,證諸法空並不困難,只要去除自我的知識經驗體驗,所見到的就是一切法的普遍存在,就是證諸法空。

「安住」就是說您要訓練自己凡夫種性自我的知識經驗體驗,因為它是有力量的,會常常生起,您要知道如何能夠從影響當中,迅速去除它對我影響,要到達這種狀態。這是從初住位到第七住位的行法,需要反復訓練的。只是去除知識經驗體驗的影響,理論上是不困難的,或者說在某一法上證諸法空是不困難的。

困難在於要安住在那個地方。「安住」就是說,只要有所影響,就能馬上退到那個地方去。若形成一種自覺的力量,基本來說您就能到達第七住位證諸法空。證諸法空,去除一切法對我們的束縛和影響,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現前。所以這個是不需要多少時間的。把這兩個做到,您自己就能夠檢驗是否到達第七住位,這是證諸法空的階段。

後面是菩薩道種智行法,證諸法不空。「不空」是說這一切法確實能夠給我們帶來身心覺受。由於我們常常會有一種錯覺,認為生死法、一切法染著都是妄想相。但實際上它給我們的覺受是存在的,不然我們為什麼要修行呢?所以這一塊是在菩薩道種智行法裏面去做的。

第七住位之前,是將一切自我的知識經驗體驗放一邊,先安住在證諸法空得生命解脫。但是菩薩道種智行法則是將這些放在一邊的知識、經驗、體驗再拎回來重新規劃,讓它符合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這就需要在證諸法不空的過程中去建立的。

所以自我的知識經驗體驗,是隨因緣的呈現有無量多的。反過來,這無量多的知識經驗體驗,我們需要在諸法因緣當中反復的去調整,讓它符合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在菩薩道種智行法階段,是沒有辦法說有一個時間我是能到達的。因為世界無盡、眾生無盡。所以在菩薩道種智行法證諸法不空是沒有盡頭的。

但是真的是沒有盡頭嗎?按照世尊的講法來說,就要分兩部分;一個是從報身成就的角度說,是有盡頭的。另一個從諸法因緣的角度說,就是沒有盡頭的。世尊為什麼說從報身世間角度講有盡頭呢?這個「盡頭」不是講這一切法我已經完成了。不是的!若是這樣就是斷滅見。世尊是說,你只要能夠在「諸法空」這個地方時刻保持梵行清淨,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認為一切世界一切法都是清淨的。不受一切法的束縛和幹擾。這個狀態,世尊說就可以叫做究竟。

但從行法顯相本身來講,因為世界無盡、眾生煩惱無盡。所以在保持梵行清淨、證無生忍得生命解脫這個核心前提下,要在一切法當中反復的去訓練,一直到入滅盡定行法。「入滅盡定」指的就是,行法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不須再作意審核自己的行法,是不是能夠符合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是否還應該到這兒或到那兒去成就、或疑慮自己的行法到底對不對。

當我們確切的能在一切有法當中成就無上正覺,不用再想這是染著的,還是不染著的,或者選擇這個、息滅那個。而是形成一種主動、自覺的去認識一切法、體驗一切法的「力量」時,到這個階段就是入滅盡定行法階段。

入滅盡定行法階段又分兩個;一個是別教的普賢菩薩法界行法階段,一個是圓教的普賢菩薩法界行法階段。世尊把這個理論完全都講清楚了。像您剛才說:「一切法修行不是沒有盡頭嗎?」從無生忍的角度來說是有盡頭的,您只要能夠安住在證諸法空得無生忍的這個生命狀態,隨時能夠退到這兒來,這就是速疾成就極樂世界,也可以叫速疾成佛。

儘管我們說從初發心到如來地要有三個地方證得與諸佛等同,但是證得第一個也叫成佛。在華嚴行法裏面,得梵行清淨,初發心時即於十方諸佛等同,講的就是證諸法空。但是如果從成就如來地無上正覺的角度來講,是需要時間的,而且這個時間是沒有終結的。但是當我們到達入滅盡定行法的時候,世尊說這時可稱為究竟成就。

因為以前您所看的註解,或者聽善知識的演講,他們對行法理論講的不是那麼詳細,甚至是把行法理論都堆積在一起來講的,因此造成不知道應怎樣劃分,形成一種困惑。

【問】:

對;您在給我們解答問題的時候,總是從問題的核心入手,由淺入深的一層一層的剝開來講,讓我們能夠明白問題的根源在哪兒。

【答】:

是的;孔老夫子說:「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意思是說我不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但是我知道如何解決問題。世尊告訴我們的也是一樣,世尊不是告訴我們那個諸法實相本身,而是告訴我們如何去認識諸法實相的過程和方法。

【問】:

是的;其實您給我們講課的時候也是一樣,告訴我們要經歷怎樣的一個過程,讓我們自己去認識和體驗諸法實相。

【答】:

龍樹菩薩在華嚴經裏面使用的就是這樣的方法,我們只是把它翻譯過來,讓現在的修行人能夠看懂華嚴經,看懂龍樹菩薩要告訴我們什麼而已,沒有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