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文殊、普賢和毗盧遮那佛三位一體的關係

【問】: 請解釋一下[法界]和[微塵]這兩個概念。

【答】: 法界是總的說法;微塵是指具體的某一法。

【問】:

如何正確理解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是一而三,三而一的關係?如何理解智慧相和境界相?

【答】:

我們先從整體結構上來把握它,然後再慢慢到細節。我們的生命體驗無非就是兩部分,一個是心體驗,一個身體驗。這兩個合在一起,是我們總的生命體驗。而心體驗的力量就是文殊菩薩,身體驗的力量就是普賢菩薩,這兩個合在一起的中心力量就是毗盧遮那如來。

我們生命中的這兩部分:心思惟法、身覺受法,或者叫功德法。佛教的所有理論都是講這兩個,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如何得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需要辨析的是:在心思惟法、身的行為法裏面,哪一部分是符合生命解脫與無上正覺;進而逐步細化,而細化的過程就是我們智慧建立的過程。

不要只在概念層面去理解,因為佛教裏種種的名相和動詞都是代表生命活動和生命體驗。因此,第一、我們不要只把它當作哲學、當作理念,而生命體驗卻沒有搭建起來;第二、也不要在我們現在的生命體驗之外去講另外一個境界。第一種是從哲學的角度去講,佛教裏面有各種各樣的哲學。第二個是從權教法、別教法的角度來講的,是在我們生命覺受之外去講一個成就境界。這些其實都不是佛陀要講的意思。我們需要做的是把佛經裏的經文落實到現在的生命體驗中,在這裏建立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

當我們講到某位菩薩是什麼屬性的時候,一定要與自己的身心覺受、身心體驗聯繫在一起,思惟怎樣的方式才能到達這位菩薩成就地。

如果以前沒有接觸過這些,可能會覺得不容易理解。所以一定要從基本的、簡單的、直觀的覺受建立覺知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