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2023-9-23
【問】:您講到本不動搖的時候,我覺得挺歡喜。以前也念《金剛經》,念《心經》,但是您今天講的就特別清楚,本自清淨、本不動搖,很高興又搞清楚一些東西,更清晰了。每一次在這種問答中,都把自己不清楚的,尤其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概念又更清楚了一些,然後自己再去體驗的時候,就會更明確,還有今天講的,你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跟你的行法是不是相應,我覺得這個也特別好,以前好像沒有專門這樣講過,所以特別感恩張師兄,阿彌陀佛!
【答】:談到金剛種性的問題,我們能看到講《金剛經》的註解、還有過去、現在的善知識,講《金剛經》的人特別多。總體來講,我們能聽到的都是在講証諸法空,但沒有、很少講到証諸法不空,講道種智行法的。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來講,絕大部分的善知識都在講「應無所住」,而沒有講「如何生其心」的部分,所以咱們特別提出來。「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善知識們很少講怎麼生起萬法的,他們只是在總相上說自性能生萬法。
進入華嚴行法,要成就無上智慧,這一塊必須要講清楚,自性如何生起萬法。在這過程中,我們的生命體驗、行法實踐是如何參與,把這塊弄清楚纔到無上正覺。上一次講到自古以來佛教的修行者,爲什麼我們只推舉兩位成就了無上正覺。因爲這是從經典的角度來說,能夠確立的。世尊能夠言說整體的生命理論,龍樹菩薩在《華嚴經》裏也講清楚瞭如何應無所住,如何生起所有法。
如果講《金剛經》只講「應無所住」的部分,我們最高能夠到達証諸法空得無生忍,華嚴行法的第七住位。我們現在要進入到行法實踐階段,這些概念必須要準確。如果不準確沒關係,其他的修行者沒有進入華嚴行法,他們那種行法,我們不要評價他,他還沒到這個位置。但是您要進入華嚴行法,這一塊就必須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