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理解五蘊身都是勝妙功德
【問】:
阿彌陀佛的「阿」指的是根本智。「彌陀」就是差別智。只要我們從這兩個智慧上生起的時候,就是在建立自己的極樂世界。
關於「願力」的問題,張師兄講的非常詳細。若簡單來講,是否就是當我們高處執見、低處修行的時候,這個願力就比較容易生起來。可不可以這麼說,你要有一個見地,比如要知道輪回是五蘊相續,知道受想行識纔是輪回的根源。
由此在這個地方,要見到五蘊的功德,在五蘊上訓練自己右旋的方法,怎樣才能讓它五蘊皆空,能夠度一切苦?就是要在五蘊生起的時候,如佛陀說的,要生眼、生智、生靈、生慧、最後生光。也就是每天在五蘊上,在與自己打交道的時候,知道這就是成就五眼,用五眼圓明,照見五蘊皆空。那你就不會覺得難過或者不難過。這時其實就是願力。
因為你若能高處執見,知道自己在成就什麼,這個願力就容易生起來,就不會那麼強迫自己,做起來會很歡喜,這就是勝解行,所以一定要解。其實佛陀在《阿含經》中都言說了,提到四聖諦苦的時候,苦是哪來的?苦就是五蘊。佛還告訴我們,五蘊生起來的時候,就是五眼圓明的種子。
我們不能依相起分別,要在相上去見法性、見法相。如果每一個念頭生起,都在自己的受想行識上能夠成就法眼、成就慧眼,就會覺得佛陀的五眼圓明,跟自己也就不那麼遙遠了,有個抓手去做。這時就會覺得原來這叫五蘊真實功德,就不會覺得自己的受想行識苦了。
【答】:
在《瑜伽師地論》裡也提到過這個問題,一般來講,我們不願意認為五蘊身它都是勝妙功德,是因為我們對它不瞭解,沒有生起「勝解」心。您剛才的意思也是這樣的。
【問】:
成就了五眼就不會覺得它苦了。因為它是一個空有,從染淨轉到空有,即便不如理的思惟生起來,它也是一個空有,然後你再轉,因為它是一個習性。就像在十信位的時候,說到如來地十種力的時候,第十個就是永斷習氣智,到如來地的時候就是三世漏普盡智。其實對我們眾生來說,最大的習氣就是左旋習氣,斷任何習氣的時候,你就會跟「三世漏普盡智」可以對應起來。
【答】:
確實是。因為我們在前面給大家匯報的時候,其實內容是很多的,所以可以把前面我們的那些講義再看一看,因為很多時候要非常詳細說,纔能夠看清楚。
【問】:
低處修行做得很願意的時候,就是因為你知道自己在成就什麼,你就很願意去做。
張師兄講過,怎樣見到五蘊功德?現在遇到境界的時候,自己就會想,這一法其實就是將來你成就的那一法,所以就不會像以前那麼偏執,說這個是善,那個是惡。這就是我要成就無上正覺的法,實際是有這種歡喜的。
其實我們都是標準的凡夫,眾生就在自己的念頭裡。另外當我們知道了輪回是五蘊循環的時候,你根本就沒有在異身異地的想法了,就是它在相續,我們當下就把它掐斷,不受後有,不受後有不是說下輩子不受後有,第二個念頭起來就沒有,就不受後有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就會精進,所以這個勝解行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