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晝夜六時思惟妙法,是指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要思惟嗎?
【問】:
您剛才講到晝夜六時都要思惟,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要思惟嗎?那這個修行者他不睡覺嗎?他睡覺的時候又怎麼思惟呢?
【答】:
您問的這個問題,蠻有意思的。譬如:我們現在的修行者講到的晝夜六時、般舟三昧九十天不睡覺、三十天不睡覺等等。實際上,世尊講到晝夜六時思惟妙法的意思,當這一法對我們有影響的時候,我隨時能建立。並不是我們現在講的二十四小時都在思惟妙法,不是這個意思。當任何一法的生起對我有影響的時候,我會主動的生起行法實踐,這個過程是不失去的,管這個叫「晝夜六時」。
不是從內容,以及我們現在的判斷上講的,不睡覺、不喫飯叫晝夜六時,不是的。我們舉個例子,就容易理解了。比方說有些人喜歡下棋,並且不是因為要參加比賽、要獲得名利等等,有目標的那種喜歡下棋,這是別教行法裏的,我們不講那一個。我們講的是在華嚴行法裏面的喜歡下棋,沒有目標,但他就是喜歡下棋。
什麼叫喜歡下棋?並不是指二十四小時盯在棋盤上,而是他在任何一種場合、任何一種行為當中,他總惦記著,只要有時間、有機會,他就去下棋,或者談論下棋,或者瞭解別人下棋,只要是跟下棋有關的,他都會去觀注,這種力量是他自覺建立的。所以管這個一直惦記著,而又不是出於目標的、出於投資的、出於功利的,叫晝夜六時。
【問】:意思是說這個喜歡下棋的人,在睡覺的時候,在夢裏也想著下棋?
【答】:
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他喜歡下棋成爲他生活裏面很核心的、很主要的內容。比方說我們現在非常多的修行者是出於被動的在修行,就是靠業力牽引的去修行。比方說我一天要磕一百個大頭,到晚上九點了,我才磕了八十個,還差二十個,磕不磕?要去磕,這個就是業力。因為磕頭不是你生活裏面必須的內容,你也不是惦記它,所以這就是業力牽引的。
我們不是談那個東西,我們講的是華嚴經的這種自覺、主動的參與,像喜歡下棋的這個人,他還會正常去工作、去社交,都沒問題,但是他最核心的興趣愛好還是下棋,他不需要別人啟發,他會直接告訴您,我的主要內容就是要學這個。
像我們修行實踐也是一樣,假如修行者能夠到達,我每天都喜歡讀佛經,每天都喜歡思惟佛陀的那些教法,我希望把佛陀那些教法轉成自己的實踐,這個不是以功利心、以投資的態度去建立的,且確實它能夠讓我產生歡喜的,管這個模式叫晝夜六時。
不是要去除所有其他社會活動,二十四小時盯在這件事情上,不是的!就是您生活當中最核心的、念念不離的那一個。如果學習華嚴經成為我某一段時間,不要講這一輩子,僅僅是某一段時間、一年兩年,我對它是愛不釋手、發自內心的,除了工作、生活之外的其他時間都是在歡喜的學習這部經典,管這個叫做晝夜六時。
【問】:
就是說在行法上他要有一種歡喜心,這個歡喜心就是精進,纔能有晝夜六時的經行。所以貫穿他整個行法的那種力量就是歡喜心。是這樣理解嗎?
【答】:
是的;但要注意,對「歡喜心」有時候會形成一種錯覺,說我學習的時候,我能夠體會到歡喜心。你要知道入滅盡定行法時,行法實踐過程當中的那種清淨,是沒有另外一個歡喜心生起的。除非離開了那種狀態,會有歡喜心的生起,這已經從那個行法實踐中退出之後才會有的,而在那個過程中是沒有的。
【問】:
當然在那個過程當中肯定是很專注,哪裏還有別的一個心呢?但是這個專注心出來之後,我們獲得的這個覺受,是非常喜悅的。這個喜悅的心,支撐着行法的精進。所以他晝夜六時還是念念想着下次,一有時間就又回到那個學習當中去。
【答]:
確實是,您說的這個就很準確了。關於有功用行行法、別教行法、滅盡定行法,我們前面談到過一些,要仔細把它區分開,能對您的行法有幫助。
【問】:
「晝夜六時」就是一直都在思惟善法,它是否與無量壽經第二十願中說的【繫念我國】是同樣的意義?因為那也是一直都在心裏記掛著、憶念着極樂世界。
【答】:
從您的說法上來講是沒錯的。但這裏面要仔細的辨析。就是您講的繫念我國,那個「我國」是在您當下的一切法當中嗎?
【問】:是的。
【答】:
如果是在當下的一切法當中,就是德雲比丘講的【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那個「一切諸佛境界」就是身心覺知的一切法。這個過程叫做「繫念我國」。而不是講,我在中國、在加拿大,繫念著另外一個國家,而不是在當下的一切法中。所以,不是指那一塊,要把它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