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性到底見什麼?

【問】:

《華嚴經總釋》中說我們自性地的種子有兩類,一類是本自具足的,一類是後天習得的。而且您說過如來地成就的時候一個是圓滿一心清淨,一個是圓滿智慧增長。如果是本自具有的,我們為什麼還要圓滿一心清淨呢?見性到底見什麼?十信位依自性地一切法生起信心,這個信心到底指的什麼?這個生起的過程具體是什麼樣子的?

【答】: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而且特別大。我們講課時候談過一些,十信位、十住位之前是息滅個體的知識、經驗、體驗,然後見到一切法總相,這個總相就是自性空所生一切法。

我們再從方法上仔細辨別一下,當我們講到自性的時候,性是指生命本有的,不管你認識還是不認識,性是本有的。所以講到見性,要想辦法「見」到那一個本有的。「見」就是體驗。見性要對本有的一切法產生體驗。

自性不生不滅。「不生不滅」的意思就是我們怎樣的作為,都不會影響它的存在。也就是說,自性這東西不是因緣所生。它雖然可以隨緣現相,但決定不是因緣所生。不能是因為某樣東西它才存在,沒有這個因緣,它就不在,或者它就會改變。

現在問題是我們用什麼樣的方法,能夠找到生命當中本有的那個「東西」?怎麼找到它?因為「見」本身是出於個體的體驗。有這樣一個辦法,譬如:我們可以描述一下自己,把跟「我」相關的所有法都列出來,比方名字、地址、胖、瘦、年齡、國籍等等……。剛才談到自性的「性」是自己本來就有的,父母未生之前它就在,要找到這個東西。

因為我們要見自己的「性」,所以把所有自己的特徵全列出來,列出來之後再一項一項的劃掉,劃掉一項後,看看我還在不在?比方說我把名字劃掉,我沒有名字的時候,我在不在呢?當然在!所以名字不是本有的。以此類推,住址不重要,高矮、年齡、國籍都不重要,都可以劃掉。這樣一項一項劃掉,直到找到那個不能劃掉的為止。什麼標準呢?就是劃掉這個之後,自己就不在了,不是自己了,那個就是自性本有。這個方法簡單直接。

最後結果應該只剩兩個:一個是現前這一切法總體的存在。我不在它也在,所以這一切法劃不掉。第二個是我們對這一切法的總體的覺知。就好像我們一睜眼,看到這世界在那裏,我們能體會到世界的存在,只到這兒就夠了。不要講某一個山河、大地、某一棵樹,因為我們對某一棵樹的關注是我們現在生起來的覺知。當把對這棵樹的關注去掉,我們自己還在不在?當然還在。所以不要關注具體的一個,要關注總體的那個。

但如果我們對一切法的總相的體驗都關閉了,我們就不在了。所以劃到最後只剩兩樣東西:一個是一切法總相的存在。第二個是我們對這一切法總相的總體的覺知能力。這兩樣東西就是我們見性時所在處。

見性是從生命存在的意義上來說,不能把生命去掉去強調一切法的存在本身。生命是這一切法的一部分。

【問】:見性就是見這個自性空?

【答】:

「空」的意思是我們把所有現在認為有用的東西都劃掉,劃掉之後我們手裏現在什麼都沒有了。如果還有一樣東西,比如說我能夠體驗到我的桌子。能體驗到桌子特定的這一法,就是不空。所以,不是講要體驗我的桌子,要體驗一切法總體的存在。

不要講具體的某一法,具體某一法是單獨的體驗,是生滅法。最後只剩兩樣:一個是一切法的總相——這個世界,另一個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總體的覺知能力。

能體驗的那一個是我身、我見的「我」。那總體的一切法, 我們管它叫如來藏也好, 叫阿賴耶識也好,反正這一切法就是本然的、普遍的存在。見性就包括這兩個。

如果進一步確切來講,這只是見自性空一切法,只是到無生忍,到華嚴經的十住位。如果在體驗一切法的總體存在的同時,還能對其中的一一法如實體驗,對山河大地,諸法流轉如實知、如實體驗,就證自性不空一切法,就到無生法忍。但是證無生忍是見性的第一步。有了這個之後,再去認識一一法,才能到無生法忍。從無生忍到無生法忍,是菩薩道種智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