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學習《華嚴經》?有無更好的方法幫助學習?
【問】:
因為您講的華嚴行法理論、行法次第比較微細。所以我們在學習華嚴行法理論的時候,往往是前面學,後面忘。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幫助我們學習《華嚴經》?
【答】:
《華嚴經》是全面演說行法理論和行法次第的一部經典。整部華嚴經如果按照這種修法模式,可以深入到非常詳細的地步。所以在學習這部經的行法理論和行法次第的時候,我們可以提出一些方法供大家參考,也許能防止前面學後面忘的問題。
第一個,要先搞清楚整體的行法理論和行法次第。也就是說先要在華嚴經的結構上、原則上、思路上、方向上的理論搞準確。弄清楚華嚴經的三處演說要告訴我們什麼,從大的方面先下手,然後逐漸到細節。
任何一種思想體系都是要把大的框架先建立起來。先構建一個結構和目標,可能最初建立的這個結構和目標是有問題的,但是沒關係,這些都可以在後面的學習過程中再去調整。這也是菩薩道種智行法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它不是一下就到達那個結論上去的,而是要有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是不能跳越的。
在《佛說阿彌陀經》裏面也談到過,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以至於到若七日。說的時候是以至於第七日,但是經文本身可沒有「以至於」。為什麼?就是要告訴我們,極樂世界是一步一步的、確切能夠到達的這種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不是直接到那個結果的。
這是學習的時候我們要注意的,先把整體的結構看清楚,然後纔是在它的細節上下功夫,一層一層地來學習。我們先把華嚴經三處演說的關係確切搞清楚後,在每一處再逐漸到細節,一層一層的來建立,不要一下子到細節。在逐漸深入的過程中,把整個系統建立起來。
細節搞不定的原因,往往是在大的結構上存在問題、甚至有錯誤。當把大的結構搞定的時候,對於現在的修行者來講,如何建立這種結構、如何推演、如何深入微細……,一環扣一環,下一層代表什麼意義,常常就會自然浮現出來。
我們在學華嚴經的時候,其實很少做銷文。原因就是當您瞭解整個華嚴經的這種結構後,順著這個結構,它每一品、每一章、每一節、哪一段文字在講什麼,都是按照這種結構劃分下來的。所以要從大處著眼,不要直接到細節!何時到細節?只有在整個結構搞清楚之後,底下那一塊是不斷的補充上來的,並且補充的同時也是對整體構架的一種檢驗和調整。
假如有細節的東西填充不進去,這時候就要審核一下我們對於整體框架的定義是否有問題。比如把宗教思想、權教思想帶到華嚴行法理論這種結構當中的時候,您會發現很多我們以為正確的知見,並不能參入進來,這時候就要調整,思考一下這個理念錯在什麼地方,它為什麼不能參入進來?世尊講的行法理論整個的思想體系一定是自洽的。「自洽」就是它一定能夠在某一個行法次第當中可以呈現出來。
假如有一種理念填不進去,就要審核是否這個理念有問題,還是結構有問題?如果是我們已有的這些知見理念有問題,就要深入微細,瞭解它的概念是怎樣的,是在哪個行法次第言說的,它與整個系統、思想體系是怎樣一種關係?也就是我們提到過的般若的具體顯現有三個屬性;第一個就是「概念要準確」。
譬如我們定義阿羅漢的時候,不是泛泛的用文字去定義。而是要看哪一個種性的阿羅漢,阿羅漢具體應是怎樣的?把這些細節確切搞清楚的過程本身,也是我們的智慧的呈現和拓展。所以解讀經典的時候,不是僅從經文去入手,而是在解讀經文的同時,對您自己的智慧模式的一種檢驗。這是第二點。
基本概念一定要把握準確,且能夠在整體的結構中能填充進去。如果哪點不符合,要回過頭去查看是結構的問題,還是我們對它的解讀有問題。
譬如關於法數、密法言說的解讀。世尊在某個地方與一萬兩千菩薩俱、或三萬兩千菩薩俱。真的是這樣嗎?這個第二次的叩問,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我們在前面解讀經典的時候,反復強調過,問題是智慧的種子。對於「萬兩千菩薩俱,或三萬兩千菩薩俱」。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不是,他又是在講什麼?如果是這樣,在世間真的有這種情況嗎?多問一問。這些問題能夠帶領我們到達它背後的意義上去。
第三點,《華嚴經》這樣的行法理論和行法次第,它是涵概整體的佛教思想,這在其他的經和論裏面都是沒有的。龍樹菩薩的《華嚴經》是獨一份!這一點不是自高自大。所以他的行法理論、行法次第非常完備。這種完備如何變成我們自己的行法實踐?
我給大家提供一個方法,就是我們要能夠對這個結構反復的去思惟,在咱們行法裏面來講叫冥想。我們可以把早、晚功課的內容轉變一下,把華嚴經裏面的三處演說,每一處裏面有怎樣的經文,每一品是什麼名字,每一品裏面大概講什麼內容,誰是問法主,誰是說法主?在什麼地方演說的?把所有這些內容,試試看能不能夠在腦海當中形成很詳細的一個系統去滾動它、去推演它。
我們最早以前提到過,華嚴經裏面基本的兩百個名相要把它記住。比方三十九品的品名,住行向地的四十位行法的名字,五十三參善知識的名字,九個經首都是怎樣一種呈現,哪個菩薩在什麼地方、入什麼三昧,怎麼生起演說的?把它的大概過程在腦海裡構建起來,每天早晚課的時候,把整個《華嚴經》行法理論、行法次第,在腦海當中推演一下,然後設定目標,比如說,我這段時間把十地位行法記清楚,給它填補上去。
這樣整個《華嚴經》行法理論、行法次第,就會系統性的在您的腦海當中形成一個整體。當您向別人宣講《華嚴經》的時候,這張圖就在您的腦海裏面,不論要講哪一塊,講出來都會很準確。這是給大家提供一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