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種智成就與正知見、正思惟的建立

 

【問】:

剛才講到菩薩明瞭聲聞乘的行法和緣覺乘的行法。我的疑惑是:行法不是不分乘嗎?應該是種性才分乘,因為是聲聞乘的種性,所以才會把行法變成了聲聞乘。

【答】:

對;行法與種性是一致的。如果是聲聞乘種性的行者,遇到生死法,還有染著法的時候,採取的行法就是躲避、遠離因緣,以這樣的形式,到達清淨成就。但是菩薩並不會躲避,對於菩薩行法,菩薩不會刻意的用聲聞乘的行法,也不會躲避聲聞乘的行法,他是明瞭聲聞乘的行法。

菩薩種性的行者是能知道一個念頭生起時,對其自身的影響。但是如果功夫不夠的時候,他當然可以躲避。所以菩薩在行為上跟聲聞可能沒差別,但在思惟上是不一樣的。這兩個是有差別的。

總之,根本智和差別智與一切智和道種智,兩者是從兩個系統來解讀的。

我們這裡講的正知見、正思惟,不是指住位之前的,以某一宗、某一派、某一種性、某一行法為標準的;而是指只要是與諸法實相相應的知見與思惟,都叫正知見、正思惟。所以《華嚴經》的四位行法中,每一位行法都有各自正知見、正思惟的標準;再往細說,四位行法中,每一位行法裏又有十個次第,每一個次第裏的正知見、正思惟又都是不一樣的。

這種與諸法實相相應的正知見、正思惟建立起來的時候,纔是大乘菩薩行法的道種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