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住行向地的經首中,世尊與天王對話輿否代表何義?
【問】:
在住行向地的那些經首裡面,尤其是在三賢位的時候,世尊和天王他們在住位的時候是兩個都不說話,在行位的時候天王說話了,然後在迴向位的時候是都說話了。這代表什麼意思?
【答】:
我們要更正一下,不是“天王說話了”。因為在住行向地四位行法裏面、在三賢位都有天王請佛入寶殿的過程,天王都是要說話的。天王帶領大眾所呈現方式都不一樣。您可以設想一下,十住位是代表我們自己在一切法當中,皈依到自性覺悟的行法過程。十住位時,是見到一切法的總相,得一切智,得無生忍。
無生忍到底「無生」什麼?是息滅一念無明對我們造成的束縛和影響,也就是要息滅個體的知識、經驗、體驗對我們造成的影響,管這個叫無生忍。我們見到一切法的總相,這時天帝釋請佛入妙勝殿。這一過程中的天王在十住、十行、十回向都是一樣的。
但是,一切法皈依到自性覺悟之後,在十住位時,這一切法還只是以天王、天子、梵王的形式呈現,他們與世尊是沒有互動的,世尊也沒有生起具體的言說,來闡述這一切法是怎樣的,因此,世尊是靜默的。天帝釋請佛入妙勝殿,天帝釋是主動的。天帝釋就是我們自己,也就是我們要刻意地表達我要皈依自性覺悟,並且這一切法先放在一邊,它是不動的,只是前後圍繞,世尊也是被動的,這是在十住位。
到十行位的時候要能夠生起菩薩善思惟,而且菩薩善思惟是依照身心覺知的一切法來建立的;用經的語言,就是這一切法開始要與佛陀形成互動,但這個互動,世尊還沒有真正生起,他還是沉默的,是被動的被夜摩天王請入寶莊嚴殿。
但是這一切法已經生起,生起什麼呢?就是稱揚、讚歎、歡喜、踴躍。同樣是我們身心覺知的一切法,這一切法已經能夠開始有生命活動,這種生命活動的呈現,用經的語言來說就是天子與梵王歡喜踴躍,諸菩薩眾稱揚讚歎。這是十行位的時候一切法的呈現。
到十回向位的時候,我們的自性覺悟與這一切法已有互動。天王請佛入一切妙寶所莊嚴殿,這個時候那一切法的存在形式是天子、梵王,還有諸菩薩眾,都能夠觀察世尊的成就、信解世尊的成就,這些都有詳細的經文描述,大眾對世尊、對如來地一切法生起信解和觀察,並且菩薩眾能夠生起一切法、生起作為。世尊看到大眾後生起一種願力,然後入一切妙寶所莊嚴殿。
這三個經首的差別,代表着十住、十行、十回向是通過經首中世尊與天王和大眾不同的呈現方式,來表達出我們在行法體驗的時候,應該是怎樣的細節。到登地位的時候,世尊直接就在他化天摩尼寶藏殿,然後是三十九位菩薩雲集,這些菩薩皆從他方世界而來,並不是講天子、梵王之類的這些大眾了。這是通過經首我們看到的住行向地四位行法。作為修行者,通過這些經首應該能夠判斷出來,應如何到達十住位、十行位以及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