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念不起與了別
【問】:
圓教法門中的「一念不起」很難理解。請問這個念頭不起,是要到很高的位次,如登地才能辦到,還是圓教初住即可?「一念不起」與「了別」的差別在哪?了知我執法執當破,且念念都破是否仍屬於轉念頭,還是已屬一念不起的種性?
【答】:
圓教法門的「一念不起」,不是「不起念頭」,是:
1.不起無明念頭。
2.不起分別二法念頭。
用現在的語言,大致可以理解成「根本沒影響」。
三賢位的「根本沒影響」指不論外緣如何,內在的覺知力、智慧力不受影響,完全住在無所住法(此即首楞嚴定)。
登地位之後的「根本沒影響」,即便起念頭,也還是「根本沒影響」。
登地位之後的「一念不起」,不是「不起念頭」,是非「不起念頭」,是名不起念頭。也就是說,可以起念頭,但絕不住在其中。不住就是不起念頭。
1. 不起無明念頭
前面已經說了,圓教法門的修法是以善思惟為核心的行法。善
思惟就是生起智慧,即有念頭生起,馬上能根據這個念頭生起智慧。可能會有人覺得把每個念頭都觀照成微細智的智慧很累!圓教的核心成就是般若成就,而般若成就是無為法成就。無為法成就的意思都在《心經》裏,大家可以自己去看,這裏就不多解釋了。
圓教法門生起智慧的意思,用現在的話講,就是有煩惱習氣生起,有智慧時,煩惱就能變成智慧。確切說,煩惱相並不能「變成」智慧,而是在煩惱相上生起善思惟和微細智,它本身就是智慧相。沒有煩惱相現前的時候,不需要微細智生起,那就省省力氣。要想把每個念頭都轉成智慧,這本身就是無明念頭。
2. 不起二法念頭
八地位和等覺位之後,需要很多說明,以後在華嚴經講義時
會詳細介紹。八地以後是淨土法門的常寂光土成就,不起二法念
頭,簡單說就是不起和諸法實相委曲的念頭,不起住在一法的念
頭。
這是講第七地位之前的情況,行者生起二法的念頭,就到聲聞
乘修法。二法是相對法,比如,菩薩和凡夫、生死和涅槃、染著和清淨、佛門與外道等等。不起二法念頭的意思就是,這些相對法的境界相現前,心裏很清楚明瞭,不做攝取,即「無住」。不但不做攝取,而且連不做攝取、不起不做攝取的念頭也不可以起.
不攝取就是無為法,但是在事相上能見到差別相,這就是「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