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報化三身的定義以及和華嚴次第的對應關係

【問】: 法報化三身的定義以及和華嚴次第的對應關係是怎樣的?

【答】:

法報化的問題,在華嚴行法裡面,在前面的行法理論已經解釋過了,它是從生命當中三個核心因素生起,最後行法實踐從這三個因素到達入滅盡定和證入。

如果直接定義的話,可以這樣認為:所謂化身是從相上去講的,在化身世間。講到報身世間,報身是不共法的、智慧地的世間,是指報身成就的部分。在整個華嚴經裡面,別教行法一定要在報身世間來建立,即不共法報身世間。不共法報身世間要通過個體的知識、經驗、體驗、覺知、觀察、思惟到達的。

講到法身,是從本體的角度去講的。我們前面定義過法身世間,不光是看到一切法的存在相,還要有對這一切法的覺知、觀察和體驗,要對這一切法能如實知、如實體驗,總和在一起,叫法身世間。

按照這三個方面去理解法報化就比較準確了。

【問】:法報化三身和華嚴的對應關係是怎樣的?

【答】:

若只講化身,從相上去講,只是講諸法的存在相。譬如在十波羅蜜行法裡面,總體來講,從第三位以後都是在世間要有相的,它是按這個方式來的。

如果修行還是在十信、十住位之前,沒有到達見性位的時候,那時候的行法實踐都是在化身世間的。化身世間行法必須要經歷報身世間的智慧成就,才能到達法身世間。

怎樣從化身世間的行法轉入到報身世間智慧成就呢?在華嚴行法裡面,就是要生起內在覺知模式的行法,也就是要生起十住位以後的行法。從初住位到十地位,都是以報身世間行法成就為核心的。從十信、十住位之前化身世間的修法模式轉到以內在覺知為核心的行法模式,這個階段就在報身世間。

報身世間的智慧成就是一步一步建立的,隨著智慧的建立,就逐漸到達法身世間。我們在分析住行向地四位行法的時候談到過,初行位是生起法身世間行法最初的力量,也就是一念無明的力量生起,然後針對這一念無明生起菩薩道種,開始進入到法身世間的行法模式。但是從初行位到十地位,都是逐漸地進入到法身世間。到達等覺位以後,就到達如來座前法身世間,就是普賢菩薩法界行法。

化身世間是從相的角度去講的,沒見性。見性之後進入到報身世間的行法成就。見性的見,是一種體驗,能夠反觀自己生命當中的一切法,開始確切到達報身世間,證諸法空是第七住位。從初行位開始,逐漸地到達十地位,這是一個訓練的過程、到達法身世間的過程。

如果把整個行法理論看清楚,就能體會到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是一步一步、一法一法行法實踐訓練出來的,決定不是從天而降一下成就的。

【問】:華嚴十信之前的修行者,以及凡夫眾生也有化身、報身和法身嗎?

【答】:

是的。只要是有情眾生,談到法報化都是有的。問題是能否自知、自覺認識自己的生命。

比方說我們在十信十住之前,凡夫種性從相上看,是在凡夫的化身世間受生死法的束縛和影響,他的報身世間是娑婆種性,所以不是說沒有報身世間,有的。但是他的報身世間那個模式是凡夫種性的,是生死法為核心的,以我身我見為核心的。凡夫種性也是有法報化的,只是自己不認識,不能說沒有。

從修行者的角度講,就像世尊在《如來出現品》裡講的,【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站在世尊的角度來講,所有眾生都是在如來法身世間。具體到個體,某一個眾生他的法報化這三個有沒有呢?是有的,但是沒證得,沒證得就不算數。沒證得時,他是依於本體的那種力量去建立的。但當我們講到法報化三身成就的時候,是從行法實踐的角度,從我們自己能夠自知、自覺的那個角度去講的,所以要把它分開。

從本體上講,每一個眾生都有法報化。但是從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的角度來看,並不是所有眾生都能夠到達他自己的法身世間。當我們講到法身成就的時候,不是指我現在是在十方諸佛的法身世間,而是指我能證得、到達我自己的法身世間,所以這時要把它分成兩個方面來體會。

從根本智的角度說,我認識它、不認識它,都是在的。從差別智的角度講、從行法實踐的角度講,沒認識就不存在。

【問】:

剛才您上課的時候講到三細相,法報化可不可以對應三細相?法身是本體,是生命當中的力量,您以前講過一個名詞叫做自有永有,可不可以理解成法身其實就是自有永有?

【答】:是的。

【問】:這個自有永有在凡夫位的時候就是根本無明?

【答】:是的。

【問】:然後再通過華嚴的行法,根本無明就慢慢轉成了根本智?

【答】:

是的;這塊我們再講清楚一下。您剛才講到自有永有的問題,我們前面介紹過,就是根本智或者根本無明,不管證沒證得,根本無明是一切有情眾生自有永有的那個因素。換句話講,一切眾生在六道輪轉,他的生命不會消失,因為這是根本無明的力量。根本無明的力量就是生命本體的力量,就是我們講的業力,那個力量是不會消失的,它是自有永有的。這是從一切法普遍存在的角度來講的,針對生命來講就是針對生命的力量那個角度來講的,生命不會消失。我們在六道裡面,眾生頭出頭沒,生命不會消失的。從這兒講,根本無明是自有永有的。

從修行角度來講是另外一回事,因為站在人天眾生的角度說,我們設定了一個目標,叫做生命解脫和無上正覺。我們沿著這個目標所建立的自有永有,是基於修行者自己的智慧建立來呈現的,所以這個自有永有是在差別智行法裡面需要先建立起來,這個不是每個眾生都有的。只有依法修行者才會有,而且也不是所有修行者都能到的。要能符合生命解脫與無上正覺的方式,到達八地以後的時候,在報身世間纔能夠建立起來自有永有的這種力量。

所以自有永有,我們把它分成兩個。前一個是對所有眾生都是這樣的,認識它、不認識它,生命不會消失。另外一個,從差別智角度講的,只有修行者有可能,不是一定的,只有到達八地以後,才能成就無上正覺的自有永有。所以把這兩個要分開。

【問】:

明白了,自有永有是生命本來的力量。只不過一個是沒有智慧,一個是有智慧,經過訓練以後任運而起,纔是智慧。

【答】: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