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薩道種智成就與等覺位的關係
【問】:
是否道種智成就了,那麼根本智也就成就了;這個時候我們也就可以依總相說了。
【答】:
到第十法雲地的時候,對於別教行者來說,這個地方已經到無上正覺。當然八地以後就可以稱「坐菩提樹下成佛」,這是不共法別教理論裡面的法雲地,這一部分是很詳細的。所有的道種智成就之後,應該再回到一切法總相,就到達等覺位。但是,第十法雲地要轉到等覺位,還需要破一個不共別教行法的習氣,也就是智慧法的行法習氣。
什麼意思呢?因為我們在凡夫種性的時候,生起的一念就是生死。到華嚴十住、十行到十地的時候,菩薩道種智行法生起一念即是智慧。但是菩薩道種智行法的這些菩薩還有一個習氣,就是所有的念頭生起,都希望轉成智慧。這在別教行法裡是沒問題的,但是進入普賢菩薩法界是不行的。因為這樣的菩薩只能在不共法別教世間,他不能回到凡夫種性的染著法世間。
【問】: 就是他不能夠入法界。
【答】:
用現在話講是這樣的。菩薩道種智行法成就的這些行者,已經完全去掉了第七意識中執取的習慣,而到達第八地位。因為第七識的執取是與生俱來的,即生命中本來就有這個功能 ;它向內攀緣形成我身,向外攀緣形成我見。進入四智行法時,把它轉成智慧法。進入到等覺位時,要能夠回到凡夫法界,即能執取,也能放下。所以,普賢菩薩法界的行法模式是,入凡夫世間而不住凡夫世間,入四智法世間而不住四智法世間。
【問】: 就是說十地時,不共法別教,實際上還是有住的?
【答】:
是住在不共法別教世間。換句話講,他有清淨法習氣。在等覺位的《十定品》有普眼菩薩三請普賢菩薩而不見。因為到等覺位就已經到如來座前了,他在如來座前想見普賢菩薩卻見不到。為什麼?佛陀告訴他:你是從四智法過來的,你有清淨法習氣,有入三昧的習氣。只要把這個習氣去掉,對世間一切法生起真誠、恭敬心就能見到普賢菩薩。
所以從別教的四智行法到等覺位的時候,要破除的那一塊,經典已經說清楚了。
同樣的義趣在《入法界品》中,也能看到。第十地位的善知識是釋女瞿波,等覺位的第一位善知識是摩耶夫人;這兩位善知識所代表的意義是有差別的。四十位行法裡面,到第四十位法雲地的時候,釋女瞿波跟釋迦牟尼佛是兩個人,但他倆是一家,代表別教的有他自己的清淨法住處,同時也能知道世間一切法,他們不是同一個基因。在講義裡面提到過這兩個人是一家人,但基因不是一個的。
到等覺位的時候,第一位善知識是摩耶夫人,摩耶夫人與佛陀是同一個基因;這是關於不共法別教和等覺位之間的差別。到等覺位的時候,實際上進入到一切法總相,是破根本無明的行法。其實破根本無明是沒有行法的,它是無功用行的;何時這個無功用行沒有了,就到妙覺如來地,到如來座內了。
對於行者來說,佛教理論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對每一位次裡面應該是怎樣的行法模式、成就模式、怎樣升進、怎樣退轉、怎樣所住,全都明瞭之後,這本身就是菩薩道種智行法。並且行者本身也能清楚地知道,根據不同的境界現前來生起相應的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