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如實知」、「不執著」看「因」與「果」的關係

【問】:

剛才師兄講如實知和不執著不是因果的關係,因為因果是無加行力生起的。但是,看一些文章,聽一些講經,都講「如是因,如是果」。有的善知識也會講,其實因果這種現象,我們每天都會遇到。比方說,你起晚了,然後上課遲到了。因為起晚的「因」,導致了上課遲到的「果」,中間也是一個因果。

所以我就在想,是不是應該說這個因果是無加行力的,而對因果的解釋是有差異的,還是這裏存在了什麼盲點?

【答】:

您提到這個,確實是我們剛才沒有把它展開。對「如實知」和因果,「如實知」是覺知性的問題,不管它;因果這部分不是固定的。

例如一件事情發生,在其結果還沒有現前時,因為「如實知」,或因為「如實知」而加進其他的因緣、行為,在這件事的因緣果的「緣」上做了些改變,這樣事情的結果也就改變了。詳細來講是這樣的。

「因為起晚了,所以遲到」,這是簡單的因和果;如果加進「如實知」,就是我知道起晚了,然後會有一種對策,如我每天都是坐公車上學,我今天打車上學了。這個對策就變成一個緣。也就是說,因爲緣改變了,結果也就不一樣了。

所以,「因」和「果」不是直接的、簡單的一種現象和對應。我們經常聽人講:我剛才做錯了一件事情,所以下一輩子要入地獄。其實不是這樣的。像前面講的,報身世間一切法是「一切法從心想生」,共法世間一切法是「萬法因緣生」。這兩個看上去是不一樣的,但是報身世間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可以驅動我們的行為,這個行為在共法世間可以造就因緣;通過造就的因緣,可以改變世間一切法的呈現。所以,這裡還有一個「緣」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