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智慧和普賢菩薩境界對應妙觀察智和成所作智嗎?

【問】:

在讀經首言說時,注意到文殊菩薩所起智慧覺知相和普賢菩薩所起境界相,分別有名相妙觀察智和成所作智。那麼大圓鏡智和平等性智又是依何而給的名相?四智右旋生起的《世主妙嚴品》,由內而外顯發、呈現,是否有相同的意義?

【答】:

這裡我們首先要強調一點,問題中關於「文殊菩薩所起的智慧覺知相和普賢菩薩所起的境界相,分別有名相妙觀察智、成所作智」的說法不全面。講到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時,大家不要把他們放在四智行法中去看。

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我們結合「見性」的這張圖來看就容易明瞭。

文殊菩薩代表根本無明生起的一切法所在處,所以在《華嚴經》十信位,因為是講根本無明生起的一切法,所以它的六品經文是以文殊菩薩為法主的。 為什麼?從沒見性的眾生地的角度來講,根本無明就是根本智,就是文殊師利菩薩,就是所知障所在處。從修行者的角度來講,根本無明生起,所知障生起的表現形式就是文殊師利菩薩一切智生起的模式,所以根本無明、所知障要用文殊師利菩薩的根本智慧來破。這樣簡單來理解,大家就清楚了。

普賢菩薩代表依照一切法,能夠建立世間的一一法的無上正覺。

所以這兩位菩薩都是從本體的角度來講的。大家可以參考《覺悟華嚴經》(上冊)第五頁的《三乘權教與華嚴經別教圓教體相用成就較量》這張表格,就是文殊菩薩代表如來地本體上的一切法生起,是從超越四智法的一種呈現來講的;而四智行法的模式是講已經生起的清淨法世間一切法,所以大家要把兩者區分開。

密法中講到五方佛時,也有普賢菩薩與文殊師利菩薩,分別是在東南方和西南方,但是與《華嚴經》講到的一切法本體的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華嚴經》中的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是從本體的角度來講的,和毘盧遮那如來是一體的。因此我們從這張表格就能體會到文殊師利菩薩從本體上來講,是代表大圓鏡智和妙觀察智的力量,即這兩方面的力量文殊菩薩都有的;普賢菩薩是代表平等性智和成所作智的力量。我們加上「力量」就能夠體會到他們是從本體生起的。

後面問到四智右旋生起的《世主妙嚴品》由內而發呈現,是否有相同的意義。《世主妙嚴品》言說的從內而發是指總體成就來生起一切法的,《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是詳細言說。所以《如來現相品》生起的力量,我們可以認為就是文殊師利菩薩生起的這種力量,《普賢三昧品》生起的力量就是普賢菩薩生起的這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