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華嚴四智行法如何得受用?
【問】:
作為一個凡夫,我是沒有往生,但我今生想去呀。您說異時異地都是聲聞模式在修,那麼如果用當下的模式,就是十住以上那種修行方式,現在就能見到極樂世界,我也是不反對,覺得是完全可以的,說明真的到那個位次了。但是對於我們凡夫現在學習華嚴經四智行法,我們應怎樣得受用呢?
【答】:
這個受用在兩個地方來建立,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是我們自己能夠驗證的,一個是一心清淨,第二個是修法精進。一心清淨的驗證,就是我們以前認為的很多對我們的束縛、幹擾的那些諸法是否越來越輕。這個是能夠驗證的,即一心清淨是不是能夠建立。
修法精進我們也要建立,就是看是不是聞法好樂,是不是每天有所悟,這種聞法、修行、好樂,能否建立起內在的覺知,能否帶來內在生起的喜悅。
所以,這兩個都是可以建立的,也是能夠檢驗的。如果這兩個都沒有,那您要考慮當前的行法中一定在某個地方有盲點。像我們前面講的,譬如我每天要做怎樣的功課,可能這種功課我已經做了一年、兩年、五年、八年,但這種功課很可能給我帶來的並不是內在生起的喜悅,而是生活當中的一種負擔、一種累贅,這也是我們能夠體會到的。
我不知道您詳細的準確行法是什麼,但是總的原則是,如果我們在這一宗、這一派的行法裡面有過一年、兩年的實踐經驗,但還不能讓我們生起內在的喜悅,能夠聞法好樂的話,您要仔細的辨別,是否在行法知見上、具體行法上有盲點,在理解佛陀所說,經典所說上面有誤差。
假如您真的是全身心投入的話,一年、兩年、三年。如果還沒有出現「一心清淨,善根增長」這種狀況,可以肯定的講一定是在修法理念、修法實踐上有盲點,需要進行調整。若再繼續,再去重復以前的行法,就像孟子講的【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什麼意思?就是說你一直在同一個地方挖,希望能挖到泉水,但是你挖了九尺還沒見到水,這時候你就要考慮是否還要繼續挖下去。因為你已經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和心血,但是如果還不能建立極樂世界的成就模式,即「一心清淨,善根增長」,內在生起喜悅,或煩惱減輕,那就需要調整自己的行法模式、行法理念,要找出盲點。
您把前面我們說的二十八講的講義,仔細看一下,裡面有很多關於理念上的、解讀上的闡述。如果您還有一些疑問,可以帶給來我們再討論。
總體來講,要知道我們自己的生命所住是由自己的種性來決定的,不是依靠外在的一切法來決定的。依靠外在一切法去成就,就是聞法模式的,是被動的。而依靠自己的種性改變,就是主動的,即主動生起行法,這是最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