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只講明心見性,不講修行次第嗎?

 

【問】:

請教一個問題,就是關於有一種說法,禪宗只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不講修行次第。 照這樣的話,華嚴52個位次,對禪宗也就不管用了,是嗎?

【答】:

這是非常好的問題,這個問題牽扯到佛教史,和中國禪宗的思想演變。簡單說,佛教原本的禪法,並不是我們現在漢地佛教這樣。原本的禪法是以智慧為核心的。達摩祖師所傳的禪宗根本經典是《楞伽經》。但是禪宗真正在中國發揚光大,是在六祖之後,《金剛經》成為禪宗的核心經典。所以現在的禪宗,都是以六祖大師的思路來修行的。

從佛教行法理論可以看出,目前的禪宗行法,其核心是指向無生忍,到見性位,證一切智,證一切法空。很多修禪的人停留在否定一切法的階段,甚至進入到無想定、斷滅見。這實際上不是佛教的意思。甚至有的修禪的人喝佛罵祖,形成狂慧。這就已經不是佛教了。

華嚴經五十二階段的修行,不是停留在否定一切法的階段。否定一切法是在十住位之前,證一切法空的階段。證一切法空得生命解脫,但是不能到達無上正覺。而華嚴行法是超越這個階段,到達認識一切法階段,也就是肯定一切法階段,需要證一切法不空。證一切法不空纔是獲得無上正覺的行法。

所以華嚴行法,需要首先證一切法空,得無生忍,到見性位。然後再繼續認識一切法,證一切法不空,得無生法忍。

雖然有不少禪宗的大德也稱某些行法可以到達無生法忍,但是從華嚴行法理論可以看出,到達無生法忍必須要能肯定一切法,而不是否定一切法。並且要能詳細說明如何是【何其自性,能生萬法】,要能說明具體怎樣生起萬法纔行,不能憑一句話就是能生萬法。

從大的佛教發展來看,乃至從一切宗教的思想發展來看,都經歷了兩個階段,一個是認識一切法本體的階段,這個階段就是要空一切法,否定一切法,在佛教來說,就是見性階段。而另一個階段就是要認識本體所生的一切法階段,這個階段需要肯定一切法,就是見性之後的智慧應用階段。

您的問題很大,文字比較少,希望給您說清楚了。

關於【見性成佛】的說法,從華嚴行法理論能看出,從初發心到如來地,要有三個階段證得與佛同等。

1.證一切法空、得一切智、無生忍與佛同等。華嚴行法第七住位。

2.證一切法不空,得道種智、無生法忍與佛同等。華嚴經八地位。

3.到等妙覺如來地,得一切智智與佛同等。

所以準確來說,大部分的禪宗,見性只是證得一切法空,與佛同等。但到如來地還有很遠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