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唸佛清淨和自性清淨的差別
【問】:
淨土修行成就是:一心清淨和善根增長。這兩個因素,在不同的種性思惟模式下,唸佛修行的差別是什麼?唸佛所得的清淨和自性本體的清淨差別在哪裏?如果只是清淨,而沒有善根增長,會有種性的提升嗎?
【答】:
唸佛清淨和自性清淨有什麼差別?我們前面強調過,阿彌陀如來極樂世界是一切法清淨;但是有一個原則性的概念,大家一定要記住,即十方諸佛世界,十方法界都是在一切有法當中證得的;也就是說一定要依靠菩薩道種智行法的生起才能到達的。
如果沒有一切法生起,就不會有十方法界的顯現。因此,從原則上來講,我們就知道這裡講的,唸佛所得清淨,和自性本體的清淨兩者的差別了。
自性本體的清淨,還要看是哪一個行法次第。如果只是講本體的本體,那個清淨是一切法寂滅的,有加行力是不能到達的。那麼,靠無加行力可不可以到達?嚴格來講,如果去除一切法,自性本體就是斷滅的。這個大家要知道,所以我們要把自性本體的清淨與唸佛所得清淨辨別清楚。
這兩個清淨有很多說法是有差別的。一個就是世間清淨,比方唸佛所得清淨是指信位的唸佛?還是聲聞別教唸佛?還是十住位以後華嚴行法的唸佛?問題裡沒有說清楚,所以就很難解釋。
關於自性本體的清淨,要從兩個方面來體會: 一是從共法世間自性本體的清淨來體會;二是從不共法世間,即從修行者的角度來
體會。從共法世間如來地的角度來講,一切法本來清淨;但是這個問題裡強調的是針對修行者自己,就要體會不共法世間的清淨。
問題後面說,如果只是清淨,沒有善根增長,會有種性提升嗎?如果只有清淨,沒有善根增長,也就是說沒有「有法」的生起,沒有知見、思惟的生起,那麼行者的種性就停在第七信位、或第七住位的無所住,得無生忍的成就處,最高就到達阿鞞跋致不退住,不會到達菩薩道種智行法,不能生起一切法。
這是講只有清淨,沒有善根增長它們的差別。善根增長講的是在一切有法中建立的,所以纔可以獲得種性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