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五眼圓明」?

【問】: 如何以五眼圓明照見五蘊皆空?

【答】:

佛在經典上講,菩薩修行成就五眼圓明。五眼圓明指的是「肉眼揀擇、天眼通達、慧眼見真、法眼清淨、佛眼具足」。般若智慧的生起和應用可以體現在五眼,通過五眼圓明「照見五蘊皆空」。五眼圓明針對世間一切法,針對身心覺知一切法。

從眾生身心覺受上說,五眼圓明即是修行成就後的五蘊法:色、受、想、行、識。修行者在五蘊法世間發心修行,經歷不同的行法次第,直到金剛種性無上正覺。隨著種性不斷提升,凡夫種性下的五蘊法世間也會改變,到達金剛種性成就地,所針對的就是五眼圓明。換句話說,五眼圓明是針對五蘊法的行法成就所得。

比如,肉眼是眾生報得,用來觀察揀擇色法。天眼是靠禪定所得,而禪定是針對「受」法所生起。我們在凡夫地,受外界色法的影響會生起分別執著,而去除分別執著首先是靠禪定,即禪定成就,行者對於「受」法的通達了知就是天眼。「慧眼」是五蘊法的「想」法所得。凡夫種性的想法是妄想,是跳躍性的依相而起,但是到達菩薩種性時,「想」是依靠微細觀察和覺知思惟而建立,此即是慧眼。法眼和佛眼,分別針對五蘊法的「行」和「識」,如果能如實了知「行」和「識」的生起因緣、顯相、流轉、體性等等,即能成就法眼和佛眼。具體來說,就是華嚴行法中,以十種智發心生起十住行法,然後經歷四十位行法,到達等妙覺如來地,此十種智發心轉變到如來地十種力,即是成就圓滿的法眼和佛眼。

雖然從凡夫種性、聲聞別教種性的角度來看,肉眼具足即可揀擇諸法,不同的禪定亦可成就不同類別的天眼。但是從大乘佛教的立場來看,眾生肉眼和聲聞別教行者的天眼,還不能到達菩薩地五眼圓明。凡夫肉眼做不到如實揀擇諸法,聲聞別教行者的天眼亦做不到如實通達諸法實相。

這是從觀察一切法、明瞭一切法的角度來說五眼圓明,如果從其他角度來講,還可以有不同的言說模式。

菩薩五眼圓明的核心是般若智慧,乃至金剛種性無上正覺。只有到達大乘菩薩行法階段,也就是《心經》中所言,行者能夠「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行者才真正具足五眼圓明。

所以,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五蘊法世間,我們身心覺知的一切法所在處,即是龍宮。龍宮不在外太空,亦不在大洋深處。我們和龍宮的距離,就是和龍樹菩薩登地位種性的距離,這不是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而是種性上的距離。種性上的距離要靠般若智慧才能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