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法因緣生」和「一切法從心想生」的差別
【問】:
您能否再講一下,萬法因緣生和一切法由心想生的差別嗎?
【答】:
我們前面曾特別講過萬法因緣生和一切法從心想生的差別。這兩個理念,在佛教是常常說到的。「萬法因緣生」是從有法的角度講的,攝論宗講的很多;「一切法從心想生」是從性宗、空宗的角度講的比較多。這兩個不能混淆。
「萬法因緣生」是講本體的部分。我們現階段如果講本體,可能不容易理解,因為「本體」是無為法的。也就是說,我們要辨別出阿賴耶識到底在什麼地方,是需要慢慢來的。對於萬法因緣生,可以這樣來想,在山裏有一些花草,如果沒有人到那裡,就沒有人見到,但它在世間是不是存在呢?它是存在的。它是不是人想出來的?不是的。它是因緣所生的,有土壤有種子,它就會生長,不會因為人見到它,或沒見到它,就「在」或「不在」,它都是在的。
如果從詭辯的角度講,你沒有覺知到它,它就「不在」,這講的就是報身世間的「在」或者「不在」。但是從一切法世間來講,它在就是「在」。所以過去人講,“蘭花開幽谷,無人也芬芳”。蘭花開在幽谷裡面,沒有人知道它,它同樣依春夏秋冬在那裡生長,這就是「萬法因緣生」。
「一切法從心想生」是講不共法世間的。這個世界上有七、八十億人,每一個人對世界的看法都是不一樣的。世界上的山河大地,是什麼就是什麼,但是有人看它就非常美麗,有人看它就一天都不想呆。而這一天都不想呆、厭惡它,是在什麼地方建立的呢?是在自己的報身世間建立的。所以每一個眾生內在的,對於這個世間的認知,是他自己建立的,不會是別人給他加進去的。這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
對於行者來講,是不是對外在一切法,就不用管它了,完全關注在「一切法從心想生」上?這樣也不對,為什麼?因為如果完全拋棄外在一切法時,內在的一切法就是唯心主義的。 「一切法從心想生」是如何影響世間的「萬法因緣生」的呢?以後講到華嚴經十迴向、十地的時候,大家就會明白了,內在覺知生起的時候,實際上對世間一切法的因緣生起都要認識清楚。
所以,我們要改變世間的時候,不是每天只靠念就可以的。譬如,我希望世界和平,世界和平就會從天而降嗎?不會的!它需要每個人都從內在生起要「世界和平」的願望,同時要有行為,使這個「行為」變成世間的因緣,進而改變世間的一切法,所以不是隻靠念頭。沒有因緣,世間就會改變,若可以那隻能是魔術,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