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曾往生過凡聖同居土,為什麼還有煩惱呢?

【問】:

剛才師兄講到,在座的有上輩子往生凡聖同居土的,我有點困惑,為什麼我們沒有像經典裡所描述的,即便是在胎胞裡也是快樂如夜摩天?為什麼現在還要自己做飯呢?

【答】:

因為您是在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裡面,凡夫種性的力量還是很大的。當我們坐在一起學習《華嚴經》的時候,當您在經論裡面獲得覺悟、智慧增長的時候,您的那種歡喜的力量就是與諸佛菩薩在一起的。所以,凡聖同居土裡面與聖者在一起的時候,對那一土您是有體會的;但是當凡夫種性生起的時候,那個煩惱習氣也能現前。

【問】:

說的有道理,但還不能完全被說服。

【答】:

我們現在的修行者,基本來講在以前都是修行過的,在以前的生命形式裡面往生到哪個地方,從現在的修法模式中,其實是能看的出來的,即可以從他的修法過程中,審視哪一種力量是最大的、是佔核心的。在我們周圍、在修行界,您會發現有一些善知識、修行者,真的是每天歡喜,聞法信行、深入經藏;他那個生命狀態,他所在的那一土,跟我們的所在,可能就是不一様。您從這個地方去想就容易明白了。

剛才的問題裡面,可能背後有一種習慣性的思惟,認為假如往生阿彌陀如來極樂世界,應該是黃金為地的,或者是七寳樓臺,而且這些是應該能現在眼前。我不知道您背後是否有無這種不自覺的理念。學習華嚴行法,學習佛菩薩經論,讓我們的智慧增長,能夠內在生起喜悅,能夠逐漸改變生命的呈現狀態,這本身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的呈現。問題是我們還沒有到逹十住位,或者沒有到逹菩薩道種智行法成就階段,所以此時在解讀上會有不同。

若認為在我們生命當中,當前的一切法,總是不能確立是不是極樂世界的一切法。這個時候您要衡量自己的力量,修法模式是否是被動的,即是由於對世間諸法産生過顛倒、恐怖才來修法的,還是說我們要想獲得生命的自在解脫,要想獲得無上正覺的這種驅動力,來主動修法的,這是兩個階段。當進入第二個階段的時候,特徵就是聞法好樂,並且能夠不斷地在佛菩薩言說裡面有所感悟,能夠驅動內在生起一種喜悅,改變我們的生命狀態;如果是一種持續的力量,基本來講就是到逹初住位到七住位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