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西方阿彌陀佛和東方藥師佛的「指方立相」?

【問】:

佛佛道同,阿彌陀佛和藥師琉璃佛都是十方三世諸佛,是共同一法身,這個世界沒有什麼絕對的東西方。所以「指方立相」把阿彌陀佛安立在西方,把藥師佛安在東方,是否都是為了行者修行。

【答】:

關於「指方立相」,如果從經典的言說方式來講,大家注意,凡是用我們世間的時間、空間來表達的這些言說,都要從菩薩道種智行法的角度去契入、去解讀。比如講到東方、南方、北方,講到某一方向有多麼遠,然後是誰在那裡說法,國土有多麼大等等,這些在修法實踐中,都是能轉成某一種特定的行法。

我們需要建立這樣的理念,即凡是講到十方諸佛,不管是在東方,還是在南方,結合我們上面提到的這些因素,諸如在東方某個處所,有某個菩薩和若干菩薩眾在一起,在某國度某城的某一個地方說法。這些聽起來很像故事,但它們都是經的語言,屬於隱喻性言說,都是可以用一種方法轉成我們自己的行法實踐的。

因此在解讀中我們要分兩步:第一步建立理念,即經典中「十方諸佛」的言說,代表行法模式;第二步把經典中的這些言說,轉化成自己的修行方式、修行實踐。

對於第一步,首先要明確經典中講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定不是指在宇宙中的某一處所,或者阿彌陀佛在某一個星球上宣講諸法,一定不是這樣的。

應該怎樣解讀?從哲學的角度講,這是一個詮釋學的問題。詮

釋就是解釋,即解釋經典的語言。我們知道宗教經典不是講故事,和歷史記載是不一樣的,經典本身都是言說生命解脫的;所以使用的語言都是隱喻性的。

為什麼?一是和印度的民族文化相關,這個民族通常使用隱喻的方式來言說;第二個,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經典所言說的都是跟我們的生命相關的,不是知識性的。知識性的是向外的,而經的語言是向內的,從內在生起的,所以要有一種特殊的形式來言說。

這是第一步,即我們要建立這樣的理念:經的語言,不是歷史書、不是世間課本,它是言說生命實踐的。

第二步就是如何將經典語言轉成自己的行法實踐乃至於成就。如果不知道怎樣把經典的語言解讀成自己的行法時,經典對我們來講就是故事。但是解讀經典有一定的規則,比如法數的問題、上首眾的問題、次序的問題;還有關於名相、方位、時間等等的問題。這些在經典言說中都代表特別的法義,所以不論東方藥師琉璃佛的世界,還是西方阿彌陀佛的世界,都是代表一種行法模式和成就模式。

我們要把經典的語言轉成自己的行法實踐,就要從行法實踐的角度,來區別東方藥師佛琉璃世界與西方阿彌陀如來極樂世界在經文言說上的差別。這個差別要從方位、數字、言說,名相等等各個方面來考證,來綜合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