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是靠助念還是自身信願的力量

【問】:

有法師說,往生者臨命終時,自己憶念,或者讓別人幫助憶念,這部分是做的哪些工作?是讓他的心比較清淨,心緣在極樂世界,還是怎樣?

【答】:

對於能夠到達方便有餘土或者實報莊嚴土以上的修行者,他們有能力定向地往生到極樂世界,因為他們知道如何生起生命當中往生極樂的力量,以及生起的模式,所以他們不需要助念。

我們助念,一般是針對非修行的人,或者說還沒有到達自己能夠不受其它幹擾,來定向生起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這裏講的定向實際指的是專注。如果往生者沒經過訓練,臨終時沒有這種專注力,他就不能做到定向。這時如果有人給他助念,幫助他定向生起這樣的力量,當然就可以往生; 但是核心是他必須要有信和願的力量。

大家現在一起學習《華嚴經》要清楚,不能指望最後時刻,有人幫我助念,現在自己就要有信和願的力量。如果我們自己的這種力量不能做到專注,最後沒有這種因緣怎麼辦?只有在現在有機緣的情況下,通過修行使得這個力量越集中、越全面,那麼往生極樂的把握就越大。這是從凡聖同居土到方便有餘土的角度來說的。

為什麼在華嚴行法十住位以後,我們特別強調一定要生起內在覺知模式的行法,然後是菩薩道種智行法的訓練。大家要注意,這個訓練是針對每一法來進行的,訓練過程中所產生的力量是我們需要的。所以菩薩道種智行法,已不再是信和願的問題了,而是如何做到的問題,因為信、願已經建立了。

再強調一遍,實報莊嚴土以上的修行者,是在身心覺知的一切法中來建立菩薩道種智行法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每一法都要能夠變成菩薩道種。雖然每一法的具體內容、具體顯相是我們訓練菩薩道種智的內容,但是我們所需要的是在菩薩道種智訓練中所生起的力量。因爲這個問題是非常哲學化的,需要進一步把它講清楚。

以蘋果為例,我們觀察一粒蘋果,不管你認不認識,從蘋果本體的角度來說,蘋果就是蘋果。菩薩道種智行法就是我們針對蘋果的運用、體性、流轉、變壞等等,建立起對蘋果的知見與認知。認識蘋果的流轉、種子、成分、運用等等,就是這一法的菩薩道種智行法內容。

但是我們所需要的是針對蘋果這一法,來建立自己如何認識它的這種力量。換句話講,在觀察蘋果時,我們關注的重點不是蘋果本身,而是在對它的觀察中,我們生命所呈現的那種狀態,那個狀態就是生命的力量。

我們依照《世界成就品》的模式,可以把蘋果認識清楚,那麼香蕉、桌椅板凳,乃至山河大地也一樣。我們要體會的不是某一法的內容,而是要體會《世主妙嚴品》,以及《世界成就品》是如何在生命當中落實的,這是我們所需要的。就像訓練射擊,每天練習打靶,打靶雖然是我們射擊訓練的內容,但我們需要的是具有能夠瞄準、打中靶子的能力。

過去有不少修行者把重點放在內容上,結果往往是當換一個修行內容時一切都需要重新來了,這是聲聞種性的眾生在修行中常常出現的情況。聲聞模式下的行者常常被要求必須這樣做,必須那樣做。比如說拜懺,一個說每天拜五百拜,拜一百天就可以成就阿羅漢;另一個則說要拜六百拜,拜一百天方可到達阿羅漢。對於成就阿羅漢,實際上跟拜佛多少沒關係。行者如果能夠呈現出阿羅漢的生命模式,有這種呈現的力量時就到達阿羅漢。這種模式的建立是通過一系列的訓練內容來獲得的,這點大家一定要認識清楚,需仔細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