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與藥師佛十二大願模式有何不同?

【問】:

阿彌陀佛是四十八願,東方的藥師佛是十二大願,我們在觀想阿彌陀佛本願,或觀想藥師佛的本願,兩個模式不同點在什麼地方呢?

【答】:

我們來解釋一下。看《佛教行法理論簡介》表,這裡講到《華嚴經》的結構,也就是我們作為一個修行者,如何從凡夫種性到達如來種性,從而獲得生命解脫和成就無上正覺。有關行法次第、行法理論都已經在這張表格中列清楚了。

《華嚴經》特別強調,十信位是基於生命覺知的一切法來建立的。十信位是行法發心處,如果簡單來講,此處就是依阿彌陀佛的總相來建立十信位的一切行法。從我們自己來講,就是毗盧遮那佛所在處。

當我們講阿彌陀佛,把阿彌陀佛當作一個總相的時候,就在十信位。當我們說到十方諸佛的時候,從修行者證得的角度來講,則要在住行向地菩薩道種智行法裡面去證得。所以住行向地就是阿彌陀佛的別相。

別相的意思,就是把阿彌陀佛所代表的生命當中的一切法分成不同的區塊,按照不同的模式分開;之後每一塊我們都需要到達無上正覺。當然每一塊都是不同的屬性、不同的因緣,所以每塊都是不同的。從經典的語言來講,就是十方諸佛所在處。

因此在淨土法門裡,講到阿彌陀佛就是十方諸佛,十方諸佛合在一起,就是阿彌陀佛,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並不是說阿彌陀佛是個總領,然後領著一些小兄弟,我們要聽阿彌陀佛的,不是的。這是總相一切法與因緣所生一切法之間的關係。

如果從修行者的角度來講,當進入華嚴行法住行向地的菩薩道種智行法階段的時候,一定要把阿彌陀佛這個總相轉化成一法一法的無上正覺別相。當這一法一法都成就了無上正覺,用經典的語言就是成就十方諸佛的國土。所以對於十方諸佛無上正覺的成就模式,我們先要在理論上搞清楚。

剛才講到東方藥師佛發十二大願,藥師佛是從是東方十萬億佛土,或者是多少佛土之外有琉璃世界。代表在我們身心覺知的一切法中,以東方十萬億佛土的模式,建立起一切法的這種無上正覺行法,就到達藥師佛所在的琉璃世界。

這裡要注意,一個是在東方,一個是在西方。西方是阿彌陀如來的極樂世界,東方是藥師佛所在的琉璃世界。所以兩個種性是不一樣的,在東方,或在西方,代表我們觀察一切法的種性是不一樣的,種性不一樣就是成就模式是有差別的。

就像剛才介紹的我們身心覺知的一切法,怎樣把它分類?是按照體、用來分;還是用染、淨來分;或者是按照十二法來分;按眼、耳、鼻、舌、身來分;還是按照三十二法來分;六十法的形式、五十三法的形式,有無量多的分法,這是它們之間的關係。因此您的問題,甚至前面講的密法言說,行法理論、種性的問題,實際上全在這裡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