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種十八相震動所代表的法義

【問】: 如何體會五十三參中長者與居士的不同?

【答】:

長者一般是已經成就,能夠統領世間法,這就是長者。居士往往是指修行中的,這是居士。它們之間其實不是特別嚴格。在四十華嚴,有的時候把長者還翻譯成其他的。

【問】:

五十三參第四參經文是用彌伽大士,您在《覺悟華嚴經》中旁邊註解的時候用的是彌伽長者。所以是不是長者跟大士是一個意思呢?

【答】:

是;從八十華嚴和四十華嚴就能對比出來,用的翻譯略有差別。注意到他們之間的不同就可以了。

【問】: 華嚴經有八處十八相震動,出現位置代表怎樣的種性改變?

【答】:

華嚴經裏面講到六種十八相震動不止八處。《覺悟華嚴經》的表格裏面只列了一部分。在菩提場會有一次震動;普光明殿會的《十住品》、《初發心功德品》、《十行品》、《十回向品》、《十地品》各有一次六相震動;《普賢行品》、《如來出現品》、《離世間品》各有一次六相震動。我們列出來的是這些。

另外還有兩處,因為非常短,我們就沒有列出來。在十信位《賢首品》有一次震動,另外還有一個在等覺位的《十定品》。所以不止八處。

《賢首品》的最後只有這樣一句話:【十方世界六返震動】。《十定品》的六返震動是在最初,普眼菩薩三請普賢菩薩,然後普賢菩薩現身,不可說世界六種震動,也只是一句話,我們就沒有列在最初的表格上。

如來地的六相震動在《世主妙嚴品》,十信位在《賢首品》,四智行法裏面個個都有六相震動,等覺位在《十定品》,妙覺位最後三品都有六相震動。從《華嚴經》的演說能看到每一位次的行法有六相震動,六相震動代表的是修行者種性的改變,所帶來世界的改變。假如我們學習《華嚴經》後,發現以前的某些修行理念得到調整,能夠精確到世尊的佛教行法理論上來,我們的行法會有一個大的進步。這種進步給我們帶來修行上的體驗是不一樣的,這種不一樣在經文裏就是六相震動。像在《無量壽經》裏面也有,就是法藏比丘說完偈頌之後,應時普地六種震動,講的都是同樣的意義。這個六種震動不是地震,經典裏的六相震動代表的是種性的改變。

【問】: 為什麼有些地方描述六相震動的經文多,有些地方就一句話呢?

【答】:

如果這一品或者這一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就會把很多細節列出來。譬如《世主妙嚴品》中的六相震動,是所有如來坐於道場,如來是沒有名字的。

《賢首品》的六相震動緊跟就有【十方諸佛普現其前,各以右手而摩其頂,同聲贊言:善哉!善哉!快說此法!我等一切悉皆隨喜】。這是十信位的十方諸佛現前,只有右手摩頂並贊言。

《十住品》的六相震動,是十方菩薩雲集說:【佛子善說此法!我等諸人,同名法慧;】十方同名菩薩雲集作證,這與《世主妙嚴品》不一樣,《世主妙嚴品》是十方如來坐於道場。十住位雲集的菩薩與當位行法相應,所以講到十方菩薩都有名字叫做法慧。

《初發心功德品》的六相震動,是十方諸佛雲集,同名法慧。這是不一樣的地方。《十住品》中是十方菩薩同名法慧,《初發心功德品》中是十方諸佛同名法慧,都有名字。

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的六相震動後,都是十方同名菩薩雲集。十行位的時候是十方菩薩雲集同名功德林;十回向位的時候是十方菩薩同名金剛幢雲集作證;十地位是十方菩薩雲集同名金剛藏菩薩。

《普賢行品》的六相震動後是十方菩薩同名普賢雲集,從普盛世界,普幢自在如來所來詣此土。

《如來出現品》的六相震動後有兩個雲集:一個是十方如來同名普賢雲集,第二個是十方菩薩同名普賢雲集,不同於《普賢行品》。《普賢行品》是十方普賢菩薩雲集,《如來出現品》是十方普賢如來雲集和十方普賢菩薩雲集。

《離世間品》的六相震動後是十方諸佛皆現普賢菩薩前,普賢菩薩是說法主。

把這些理順就能看清楚:《世主妙嚴品》是十方如來坐於道場;普光明殿住行向地四位行法以及十信位、等覺位都有六相震動;到《普賢行品》、《如來出現品》的時候,十方雲集的菩薩都是普賢菩薩;《離世間品》是十方諸佛雲集。這些標誌著成就次第,把細節捕捉到就知道普光明殿行法理論中十信位到等妙覺如來地,中間是怎樣升進的。

【問】: 應該怎麼體會呢?

【答】:

體會的部分是我們要證得的部分。體會到住行向地行法或者到達普賢菩薩法界,證得有兩個因素:一個要準確,第二個要有體會。當我們認識準確的時候,體會是同時生起的。如果沒體會,一定是認識上面不準確。

行法實踐的時候,比方說到第七住位得無生忍,得一切智,證諸法空。我們詳細講過見性位,見是體驗。這個體驗要有眼見、耳聞、身觸……, 這些都叫做見。性是本有的一切法,所以要去除自我的知識、經驗、體驗,見一切法的普遍存在,有體會,這是見性位。剩下的修行就是如何從一念無明生起對我們的幹擾馬上能夠退到無生忍,馬上退到證諸法空的狀態。所以一定要有體會,沒體會不行。

【問】:

為什麼《佛不思議法品》、《如來十身相海品》、《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沒有六相震動?

【答】:

妙覺位中六品的體用與菩提場會的順序相反,它最終的《普賢行品》、《如來出現品》,《離世間品》是最隆重的,這三品都有震動。妙覺如來地的六品是一體的,它是先證前面三個,後證《普賢行品》、《如來出現品》、《離世間品》,所以有三個震動,只是在最後。

我們要注意《離世間品》,它講的是十方諸佛皆現前,《世主妙嚴品》講的是一切如來坐於道場,這兩品是對應的。《世主妙嚴品》是從一切法存在的角度,從生命本身呈現的角度說「一切法皆是如來」;普光明殿是從修行者角度去說「十方諸佛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