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取捨的問題

 

【問】:

剛才講到,並不是所有的行者最終都能夠到達無上正覺。是不是必須要有不共法的這部分,最終纔能夠到達?若還在共法世間的話,那麼就沒有辦法到達最終的無上正覺,是這個意思嗎?

說到聲聞乘,有取捨的問題,但是取捨不也是一種智慧嗎?在《彌陀要解》裡面不是說「取到究竟,捨到究竟」,對這個取捨的問題還不太清楚。

【答】:

關於取捨的問題,「取捨」是有所住的意思。我們原來提到過,進入華嚴行法一定要以空有模式,而不是染淨模式。因為取捨問題在凡夫種性、二乘聲聞種性中,是常見的行法模式,它不是對錯的問題。

但是有取捨就有生死相,即是染著。所以當初進入到十住位、十行位的時候,菩薩道種智行法講的是,明瞭那個種性的行法模式,甚至生起那些行法,但是菩薩不會住在那種行法模式裡面。菩薩行法不是取捨型的,是於一切法無所住。這樣我們就知道了,當生起不共法修行的時候,所生起的是不是菩薩道種智行法?菩薩行法是選擇,但不是執取,是隨緣生起而無所住。

也就是說在十住位最初的時候,要成就是處非處智,那個「是處非處」,不是取捨型的。就是清楚知道這個是能夠成就無上正覺,那個是不能成就的,是這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