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生前兩土的行者「異身、異時、異處」成就的理念去除否?
【問】:
聞法模式的行者,往生到前兩土時,請問「異身、異時、異處」成就的理念去除了嗎?
【答】:
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判斷,就是觀察行者對於佛陀教法的理解是被動接受,還是主動的。華嚴行法的修行者皆是主動的。
但修法的過程是逐漸建立的。在講十信位、十住位行法時,特別強調一定要依於身心覺知的一切法來建立。這是行者的行法處所,行者從此處發心,也在此處成就。所以,是在一切法中,在一一法當中成就自在解脫和無上正覺。
以前的修法模式,都是以外在的機緣為修法的核心理念,這種理念所產生的力量也是很大的。所以,從內在生起,以及建立主動的修法理念需要一個過程;也就是進入華嚴行法十信位時,我們雖在理念上知道了要在此時、此身、此處成就無上正覺,但因共法別教的力量還會在,因此需要有一調整的過程。
我們在講華嚴行法理論時特別強調過,進入到內在覺知模式的行法,一定要從染淨模式轉到空有模式。在染淨模式的修法理念裡,我們總是要厭離某些法、止息某一種法,以這種方式來建立自己的修行實踐。但是進入到華嚴行法,我們當下的一切法其實就是十方如來的法身世間。這時會從內在生起一種力量,使自己從凡夫種性到達如來種性。
如何到達?實際上有兩種方式:一個是當下可以到達的;一個
是靠一法一法的修行到達。當下可以到達講的是本體的部分,這是「異身、異時、異地」的理念做不到的,因為這種理念意味著當下的諸法不是十方諸佛所在處,當前生命中的一切法,並不是成就無上正覺所在處的一切法。
所以這個理念一定要去掉,因為生命中當下呈現的一切法,就是我們成就無上正覺的發起處和成就處,除此之外沒有另外一個成就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