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羅漢此一生的壽命終結,之後的成就過程在哪完成?

 

【問】:

以往的成就者,例如阿羅漢等等或者說第七信,第七住的阿羅漢,他 們此一生的壽命終結,後面的成就次第還有很多,請問他後面的成就過程在什麼地方去完成?

【答】:

在世間完成;只不過以他們的生命角度再看到的世間,不是我們凡夫種性的角度所看到的世間,他們在世間是自在解脫。但是,因為沒有到達無上正覺,智慧就是一個困擾。他們的「自知不受後有」,是從無生忍的角度來獲得自在解脫的。用經典的語言就是「黃金為地」。

如果我們同學中有證得無生忍的話,同樣如此,即得自在解脫,以智慧為地。但是阿羅漢若要得無上正覺,還有很長的路。

經典上世尊說,阿羅漢不來世間,不是指色身是不是存在於世間,而是凡夫種性的這種生死法,是否對他造成束縛和影響。如果沒有束縛和影響,就叫不來世間。

佛陀說法,不是在對立法中取一個、捨一個。不是說這個世間之外還有一個時間和空間。世尊說法都是圍繞著內在的覺醒,圍繞著在諸法生起的同時,如何在當下成就生命解脫,不是換一個地方去成就生命解脫。

比如說無我,並不是說,在「我相」之外有另外一個「無我」,而是在當下的「我相」所在處,出離「我相」對我的束縛和影響,管這個稱作「無我」。我相和無我相是同時的,在哲學上,稱作對立統一。

換一個地方,換一個時間和空間,就是權教法,說到底就是外道法。

很多修行者認為「阿那含不來世間,阿羅漢出三界」就是色身不在這個世間存在,這是不對的。其實是指這個世間的一切法不再對他有影響。

所以,佛教真正的淨土是要在當下成就的,不是等死了之後,到太陽系多遠的一個地方去。

總體上說,阿羅漢是從被動出離一切法的束縛和影響角度說,而菩薩是從主動生起一切法的角度說。